.1 、10kV 绝缘导线防雷 10kV 绝缘导线线路防雷本次典设推荐采用以下四种方式:①防雷绝 缘子、②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③线路直连氧化锌避雷器、④架空地线,详细如下。
(1)防雷绝缘子。
防雷绝缘子根据用途可分为用于直线杆和用于耐 张杆两种类型。
用于直线杆的防雷绝缘子在绝缘子两端安装放电金具和引弧金具组成固定放电间隙,放电金具内段绝缘导线剥皮处理,建议每3 基左右电杆加1 处接地,多雷区应逐基加接地;用于耐张杆的防雷绝缘子在绝缘子两端分别安装放电金具和引弧金具组成固定放电间隙,耐张线夹内段绝缘导线剥皮处理,建议每基电杆加1 处接地。
当雷电过电压闪络后,工频短路电流在放电金具与引弧金具之间燃烧,保护绝缘导线免受损伤。
(2)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
避雷器与线路柱式瓷绝缘子并联安装, 架空绝缘导线通过引弧环或引弧棒与避雷器顶端保持合适的间隙,其下端与绝缘子底部连接并与接地极相连。
线路遭遇雷击时,由于防雷装置伏秒特性低于线路绝缘子的伏秒特性,串联间隙优先放电,避雷器本体发挥作用,限制雷电过电压幅值,并迅速切断工频续流,避免绝缘子闪络或击穿,保护绝缘导线的正常运行。
每基电杆应加1 处接地。
(3)线路直连氧化锌避雷器。
线路通过引线与氧化锌避雷器连接, 利用氧化锌避雷器非线性电阻特性和快速阻断工频续流的特性以限制雷电过电压,该防雷方式通常只能保护本杆设备。
每基电杆应加1 处接地。
(4)架空地线。
架空地线架设于导线上方,有效减少雷电直击导线 概率及降低雷电在导线上引起的雷电感应过电压。
架空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宜采用20°~30°,规格一般采用35mm²镀锌钢绞线。
每基电杆应加1 处接地。
因架空地线应用覆盖区域和应用场景有限,本次典设未考虑相应装置选型,允许设计人员在选用典设现有杆型时加装地线支架、调整杆头形式,并重新校验、调整杆身强度、电气间隙等相关参数以满足使用要求。
.2 、接地 (1)无地线的杆塔在居民区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除多 雷区外,沥青路面上的架空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塔和金属杆塔、以及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
(2)有地线的杆塔应接地,其接地装置在雷雨季节地面干燥时的工 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下表 所列的数值。
表 杆塔工频接地电阻值 (3)保护配电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容器组等柱上设备的避雷 器的接地导体(线),应与设备外壳相连,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4)10kV 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可采用下列型式: a、在土壤电阻率ρ≤100Ω·m 的潮湿地区,可利用钢筋混凝土杆、窄 基塔等自然接地。
变电站的进线段,应另设雷电保护接地装置。
在居民区,当自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可不设人工接地装置。
b、在土壤电阻率100Ω·m<ρ≤300Ω·m 的地区,除应利用钢筋混凝 土杆、窄基塔等自然接地外,并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
c、在土壤电阻率300Ω·m<ρ≤2000Ω·m 的地区,可采用水平敷设的 接地装置,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5m。
d、在土壤电阻率ρ>2000Ω·m 的地区,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Ω 以下 时,可采用6 根~8 根总长度不超过500m 的放射形接地体或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
放射形接地体可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
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3m,接地电阻可不受眼制。
(5)人工接地装置中接地体按材料可分为钢或铜,按材料表面可分 为热镀锌、电镀铜护层和裸露等,按材料形状可分为带状、型材、管状、圆线、圆棒和绞线等。
接地体宜采用垂直敷设的角钢、圆钢、钢管或水平敷设的圆钢、扁钢,腐蚀较重地区可采用垂直敷设的圆铜或铜覆圆钢等或水平敷设的圆铜、扁铜、铜绞线、铜覆钢绞线、铜覆圆钢或铜覆扁钢;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也可根据地区运行经验自行确定,但应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接地体和埋入土壤内接地线规格不应小于下表所列的数值。
表 接地体和埋入土壤内接地线最小规格注: 1.铜绞线单股直径不小于1.7mm。
2.各类铜覆钢材的尺寸为钢材的尺寸,铜层厚度不应小于0.25mm。
3.接地引下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截面不应小于25mm²,腐蚀地区上述截面应 适当增大,并采取防腐措施。
4.杆塔接地体引出线截面不应小于50mm²,并应热镀锌。
(6)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用增设接地电极降低接地电阻或换土填 充等物理性降阻方式,不得使用化学类降阻剂。
(7)线路通过耕地时,接地体应埋在耕作深度以下,且不宜小于 0.6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