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泥苔是一种丝状绿藻,包括星藻科中的小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多在池塘的浅水处萌发,而后长成一缕缕绿色的细丝,竖立在水中,像毛发一样附在池底或者象网一样悬浮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颜色由绿变黄浮于水面,形成一团团乱丝。
青泥苔多出现在水体较浅水质偏瘦的池塘中,一年中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
大量发生时,吸取水养份,影响水中饵料生物生长,从而影响鱼类生长,苗种塘中的青泥苔还会缠住小鱼虾蟹造成死亡。
青苔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浮于水面一、青苔的分类和习性1、青苔又称为青泥苔,分为陆生和水生两个不同环境的品种,养殖塘中主要是水生种类的青苔,一般把水里丝状绿藻统称为青苔,书面语中叫水绵刚毛藻、双星藻、水网藻、转板藻等属绿藻门。
青苔具有孢子和断裂生殖繁殖的特性,喜光,喜CNP高的环境。
池塘中多因水体清瘦,其它浮游藻类未能及时生长,导致青苔的大量繁殖,如处理不当,导致肥水困难,水生浮游生物无法繁育,继而影响鱼虾蟹的生长发育。
2、青苔本身的生殖方式很特别。
青苔有两种生殖方式一种是无性的断裂生殖,另一种是有性的结合生殖。
断裂生殖也就是说每段短丝都可以长成新的藻体,也就是一旦我们发现塘里有一处青苔如果将其捞掉继而越捞越多的原因。
有性结合生殖就是青苔的种子,通称为孢子,而这个孢子的细胞壁非常厚,一般剂量的消毒剂很难能杀死。
如果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孢子还会休眠而沉到泥土里,到环境适宜的时候在萌发生长,这也是青苔为什么能够顽固生存的原因。
所以,"捞取"青苔的方式不可取,有可能反而越捞越多,同时一定要注意清塘工作,尽可能杀灭青苔的孢子。
二、青苔种类1、刚毛藻它有两点特性,一个是它的表面有一层几丁质,这层几丁质也是非常难杀的原因。
另一个它一般出现在PH值非常高的水体,因此它也是判断水体PH的一个指标生物。
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效果被广泛认可。
但是EM菌发酵好的原液使用起来成本较高,而且经过厂家经销商长时间储存,菌的活力也会下降。
近几年市场上比较受到养殖户欢迎的是EM菌菌种。
养殖户购买回去后可以自己扩培。
自己发酵的EM菌菌液使用起来成本低,而且现发酵的的菌液数量多活性好。
那么在选择EM菌菌中的时候大家要关注菌种的好坏。
一般而言,判断菌种好坏有一个最简单的指标pH值。
因为EM菌种的乳酸菌含量最多,EM菌菌液的Ph值较低说明乳酸菌含量丰富,也就意味着整体的EM菌活性较高。
一般而言Ph值在3.5以下就算是好菌种,如果可以达到3以下就算是质量特别好的EM菌种了。
刚毛藻丝状有分叉、手感不粘且硬,一般经常加水的,水位深,爱用化肥施肥或茶籽饼清塘、透明度大的塘口居多。
2、水绵水绵是丝状,水网藻是网状囊状 ,没有分叉,手感粘滑,不常加水的,常用农家肥的老塘水面草头多的池塘多滋生此类青苔。
3、水网藻,网状丝苔池塘不常加水,用农家肥、茶籽饼、淤泥厚的池塘多滋生此类青苔。
三、青苔发生的原因1、池塘在放苗前没有清淤,消毒,存有积水,青苔的孢子存在池底,一旦水温合适使开始萌发。
2、新池塘或者瘦水塘在放苗前没有肥水或水没肥起来,致使水过清瘦,阳光直接照射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由于水温的回升和阳光的照射开始萌发生长。
3、加注的外源水有青苔,进水时不小心将青苔带入池中,由于池塘内营养充足,条件适宜,导致青苔疯长。
四、青苔对养殖的危害1.青苔与浮游藻类争夺养分,过度消耗水体营养,破坏池塘正常的物质代谢,使养殖水体清瘦。
水质清瘦,浮游生物生长不佳,使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虑食性养殖动物(如花、白鲢、贝类等)缺乏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