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本升)近日,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随州市随县草店镇传来喜讯,车云山毛尖制作技艺被纳入名录。
据悉,这是该镇继《大头和尚戏柳翠》 《打教头》 《丧葬习俗(杨家道士)》之后,又一文化项目被纳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车云山毛尖属绿茶品类,产于随县草店镇车云山,与中国名茶信阳毛尖同根同源。
车云山种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盛于唐、兴于宋。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茶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车云山毛尖茶属高山茶。
车云山处于大别山和桐柏山交汇处,海拔700余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车云山毛尖茶的良好品质。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车云山茶农在制茶工艺上,不断探索提升,形成了一套独特精湛的制茶技艺,制作出的茶叶形、色、味俱佳。
“车云山传统炒茶过程,分生锅和熟锅两种,具体流程有杀青、摊凉、抓条、甩条、烘烤等十几道工序,并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老茶农周国启说道。
良好的茶叶品质,精湛的制作技艺,使车云山毛尖茶在茶叶品类中出类拔萃,闻名于世。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1997年,荣获“中国国际茶会金奖”。
草店镇负责人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大多数制茶技艺由手工炒茶向机械化制茶转变,手工炒茶技艺的市场占比有所减少,但车云山传统炒茶工艺作为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彰显着车云山茶农和制茶人民的智慧和魅力。
下一步,草店镇将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进一步申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