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盘点徐汇区上海5大老洋房(徐汇区老别墅)

发布:2024-08-17 浏览:88

核心提示:上海宋庆龄故居【故居简介】上海宋庆龄故居,坐落于淮海中路1843号,建于1920年,占地总面积433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带有德国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据说该建筑为希腊富商委托德国人设计施工。【建筑结构】建筑为二层,砖木混凝土结构。南立面有一弧形敞廊,上部为露台。屋面为黑红色中瓦,四坡形屋顶上有半圆桶装伸出屋面的老虎窗,带有德国建筑风格。而局部伸出墙面的花台及露台铁制栏杆均由中国传统图案装饰。底楼为书房、客厅、餐厅,二楼作为办公室、卧室用。室内装修雅致,钢窗、柚木门、柳木地板和护壁。屋前有宽敞的

上海宋庆龄故居【故居简介】上海宋庆龄故居,坐落于淮海中路1843号,建于1920年,占地总面积433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带有德国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
据说该建筑为希腊富商委托德国人设计施工。
【建筑结构】建筑为二层,砖木混凝土结构。
南立面有一弧形敞廊,上部为露台。
屋面为黑红色中瓦,四坡形屋顶上有半圆桶装伸出屋面的老虎窗,带有德国建筑风格。
而局部伸出墙面的花台及露台铁制栏杆均由中国传统图案装饰。
底楼为书房、客厅、餐厅,二楼作为办公室、卧室用。
室内装修雅致,钢窗、柚木门、柳木地板和护壁。
屋前有宽敞的草坪,四周植有参天樟树六十余棵,终年苍翠茂盛。
【建筑历史】抗战胜利后,此宅被国民党政府作为敌伪产予以没收,以后多次易手。
1948年宋庆龄迁入,在此居住了三十余年。
在这幢楼里,宋庆龄接待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接待过朝鲜的金日成、前苏联的伏罗席洛夫、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等外国元首和贵宾。
客厅墙上有宋母倪桂珍的油画像。
桌上、壁炉上有苏加诺送的铜剑、金日成送的“春香传”刺绣等外国元首赠送的各种礼品。
餐厅 、客厅的地毯则为毛泽东所赠。
客厅东面色藏书室,有中、英、法、俄等文字的书籍四千余册。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10月9日,故居对内部开放,并成立了管理处。
1988年5月成立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除对外开放外,还负责保管、整理、研究宋庆龄遗物和有关史料、史迹。
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宋庆龄故居(淮海中路1842号花园住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位于徐汇区宝庆路3号,是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博物馆。
其基本陈列由三大板块构成:“乐之河”梳理了上海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文脉;“乐之华”着重介绍中国指挥家、作曲家以及交响音乐代表作;“乐之传”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交响音乐知识,传播交响音乐文化。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是由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合作设立,位于徐汇区宝庆路3号。
占地4773平方米,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
老洋房的花园中间,是大草坪,草坪周围,百年香樟树枝繁叶茂,花园深处,花草修剪得精致漂亮。
宝庆路3号,这里是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私人花园之一,原是上海滩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宅邸。
毗邻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它,即将翻开一个崭新的乐章——经过精心翻修,这里将有一个新的名字: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宝庆路3号建于1920年代,1930年前后,“染料大王”周宗良从德商手里买下宝庆路3号,并在原建筑基础上扩建,形成了客厅、主人房、客人楼、佣人楼和厨楼分别独立的形式。
2006年,上海地产集团通过拍卖买入这栋洋房,并于2013年开展修缮工作,为了把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展现出来,地产集团面向国际征集方案,并设定了高达6000万元的修缮预算,木质地板、拼花瓷砖、五彩玻璃、百叶窗、壁炉……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有建筑材料,最终,才有了如今这栋“修旧如旧”的优雅建筑。
2016年上半年,这栋“重生”的花园洋房承接了一个全新的使命——变身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博物馆,由上海地产集团负责日常运营,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负责展品提供。
通过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档案梳理,同时向社会征集,博物馆已经拥有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手稿、乐谱、乐器、唱片、书籍、节目单等重要馆藏展品。
其中包括中国第一架演奏用斯坦威钢琴;国内现存最早的交响音乐演出节目单;萧友梅、黄自作品手稿;黄贻钧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使用的指挥棒;陪伴朱践耳60年创作生涯的钢琴等等。
中国第一架演奏用斯坦威钢琴,1921年梅百器购自欧洲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展现了交响音乐从西方走入上海、进一步辐射全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上海为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搭建桥梁的历史地位。
博物馆依托于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通过展览展示、普及活动等,充分发挥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的功能。
多媒体互动乐谱除珍贵实物的静态展示外,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还强调了人与音乐的互动交流,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多媒体视听等科技手段,让参观者主动走进交响乐,在了解音乐知识之余,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和魅力。
据悉,今后,博物馆还将与上海交响乐团强强联手,定期开展讲座、演出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普及活动,加之上交原有的音乐教育品牌“MAP 音乐地图计划”,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音乐和历史的机会。
老唱片试听交响乐是一种世界性的音乐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
如果说17、18世纪的交响乐属于欧洲,19世纪的交响乐属于欧美,那么,在20、21世纪,交响乐也属于中国。
中国的交响乐铭刻着中国文化,连接着民族文化的链环,现在犹如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
柯灵故居柯灵故居建于1933年,为西班牙式风格的公寓住宅。
1951年起至2000年,柯灵先生与夫人陈国容就住在徐汇区复兴西路147号这栋楼的203室。
在这儿柯灵先生孕育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改编或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秋瑾传》等,著有多部散文集、文艺评论集及《柯灵电影剧本选集》等书。
在整理柯灵故居时,工作人员发现了130多箱书籍,还有上千封柯灵与钱锺书、杨绛、夏衍等文学大家的来往书信。
  故居一层为 “柯灵生平”、“尺寸素心”两个展厅。
陈列了柯灵著作,柯灵与友人,与读者的交往。
二层为柯灵的卧室、书房、客厅、饭厅、厨房等;花园中矗立有柯灵胸像。
故居反映了柯灵先生半个多世纪的生活与文学创作历程,并完整再现了柯灵先生当年的工作环境。
在复兴路上。
复兴路上基本都是有艺术装饰的花园洋房和公寓。
法国 梧桐,绿树成荫,环境幽雅,为文人雅士最爱之地。
柯灵故居为 西班牙式风格的公寓住宅。
柯灵夫妇在二楼住了41年,柯灵在此地撰写了大量散文、杂文、小说、电影剧本等文学著作。
黑石公寓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331号的复兴公寓,以其宏大的规模、精巧的设计和丰厚的历史积淀,成为上海近代城市建筑的经典之作与重要研究对象。
该楼始建于1924年,为六层高钢筋混凝土建筑。
折中主义风格,主立面左右对称,底层建有超大门廊,由简化的科林斯双柱支撑,并带有丰富的古典主义装饰。
门廊顶部构成一个大露台,外形由三段弧线构成。
大楼立面中部墙体采用弧线形,加之屋顶中部弧形山墙及装饰,显示出巴洛克特征。
在民国时期,这幢大楼曾被称作花旗公寓,1949年后改称复兴公寓,但上海市民更喜欢把它称为黑石公寓。
作为上海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复兴公寓深受市民喜爱,同时也是上海城市历史爱好者的重要参观地点。
有关黑石公寓的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头顶有梧桐树的地方才是上海?黑石公寓在96年后再成网红打卡地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