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最近,杭州公安首次公布了杭州今年1-2月被通知移车前10的小区名单。
其中,余杭区桃源小镇被要求移车392次排在第一位,萧山区绿都湖滨花园被要求移车368次排第二,西湖区古荡新村366次排第三。
今天(3月23日),小时新闻记者来到西湖区古荡新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这里是典型的老小区,房子大多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自然是没有停车库。
上午9点多,小时新闻记者从益乐路一路走,两旁一排排密集的房子。
菜场、公园、小学、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甚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缝插针分布在古荡新村的范围内。
走进古荡北区,只有一条通行的道路,两边的车位基本停满,显得非常狭窄。
进门没两步,就是一个小公园,很多老年人坐在凉亭、石凳上晒太阳。
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车位上大多画上了具体的车牌号,还有几个专门的孝心车位。
一两个空余车位上,立着几辆像是占位用的电瓶车。
再走几步,是个老年活动中心,暂时没开门。
继续往前走,路左边是古荡街道社区卫生院,右边是古北社区。
卫生院门前人比较多,很多是带着孩子来打疫苗的家长。
一个背着黑包的男子站在卫生院门口不进去,焦急地指挥车里的司机,“这里很难停车,我刚看到那边开出去一个,你赶紧去停。
”男子说,他不是小区居民,知道这里不好停车,但真没想到这么难。
“两边的车位全部都是固定车位,老早都分掉了,根本没得停。
”另一个穿夹克衫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
“这么点停车位,马路又窄,开进来要有点技术的。
”一位中年大姐也是摆摆手。
小区一名物业保安也证实了这种说法:“车子白天可以进来碰运气,空着的车位上临时停一下,晚上5点以后肯定要开走。
不然有车位的车子进来,肯定要叫移车了。
”“我自己就打过好多次114移车电话,都是因为社区门前被车子堵牢。
”古北社区书记李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语气里满是无奈。
李书记说,因为古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小区里面,即使是疫情期间,只保留了一个进入口,但是每天还有三四百的人流量。
可想而知,平时外来车辆有多少,停车有多打结。
李书记说,古荡新村都是老房子,总共6000户居民,里面社区就有3个,体量非常大。
古荡新村的物业主任王小涛告诉小时新闻记者,3个社区总共736个固定可划车位,居民车子就有1400辆,几乎一半是没有地方停车的,这还不包括其他共建单位的停车需求,可以说车位严重饱和。
老小区停车难是个顽疾,那为什么这里移车这么频繁?王主任说,房产证和驾驶证合一的居民车子要进小区,一些共建单位的车子也要进小区,这大部分车子都是没有固定车位的,只能见缝插针临时停一下,只要固定车位的车子到了,就得移车。
有些车主没留联系方式,那势必要打114。
为什么1-2月移车情况更多呢?工作人员说,是因为疫情期间,小区单行线取消了,就越加拥堵了。
这些年,物业也经常接到乱停乱放、车子刮擦的投诉,还有居民来反映半夜挪车的糟心。
为了改变这种固定车位停车的模式,让车位能动起来,物业和社区发起过2次投票。
最近这次是去年年底,3个社区的居民统一进行投票,聘请了第三方统计。
总共3个选项:全部车位先到先停,每年摇号一次,沿用现有固定车位方案。
最终的结果,仍是沿用老政策。
李书记说,在现行的停车管理制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街道和社区一直在想具体的办法,“疫情结束后,先要把所有口子打开,另外,要将一些房子卖掉腾退的车位整理出来,用来先到先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