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盖革计数管与闪烁体光电倍增管检测区别。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主要给大家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一下这两种辐射检测仪的区别。
这两个就是比较常见经典的辐射检测仪,美国产的inspector辐射检测仪,它使用的是巨大的云母端窗计数管。
·这一个大窗口可以让Alpha射线、gamma射线、gamma射线包括X线穿过这个地方检测到。
这个是乌克兰生产的,已经把它后面的屏蔽盖拿掉了,Alpha射线无法穿透,但是Beta射线和伽马射线能够穿透被检测到,并且通过它的屏蔽和拿走它们剂量率的差来获得Beta沾染的强度,这个时候在核污染的时候还是很重要的。
·这个是上海精博生产的闪烁体探测器的开机,一个点化钠闪烁体探测器的辐射检测仪,看不到全貌,刚开机,它这还有日文,这个是京博公司在按照日本产品的标准设计生产的,用的外壳都是原生的外壳,我发现就比销往国内的产品外壳明显的质感不一样。
并且它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内置的探头可以从这拿下来,然后插到机体的内部,现在机体内部是一个空的,可以内置也可以外置,它其实是一个屏蔽罩。
这个不是重点,今天重点说的什么?就是这种带个管的辐射检测仪,还有闪烁体探测器的闪烁体探测器有什么区别?·先说一下闪烁体探测器的出现要比盖革米勒计数管要晚,它也是一种计数器,但是计数的要更好。
如果拆开会发现这地方是有一个圆柱形的碘化钠的闪烁体,它后面偶合着一个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把这地方出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放大,再通过馈线传输到主机。
其实它是一个强弱的电信号,就和检测的脉冲信号是一样的。
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有什么区别?就给大家举一个比较浅显的比喻,就像粒子进入探测器以后,探测器只能够看到假设每一个粒子就是一个黄豆,假设它只能看到几个黄豆,但是不能分辨黄豆的大小,因为它不是,只有通和断,没有强弱之分,只有质变,没有量变。
因为它有个光电倍增管,粒子、豆子在里面引起闪烁体发生,叫回光效应,是什么东西的?反正是它能发光,发光的强弱通过光电倍增管能够检测到。
打比方说,它不光能够看到豆子的数量,还能看到豆子的大小。
通过豆子的大小这些数据传输到主机,主机就能够检测到每种大小不同的豆子占的百分比,通过百分比就能知道豆子是什么品种。
所以闪烁体探测器因为外面有一个多数都是外壳的,如果没有外壳容易被潮解,所以Alpha射线无法穿透,Beta射线也很难穿过,但是只能够检测到gamma射线。
但是它因为能够检测到不同的辐射强度,所以通过数据能够判断检测的核素的类型,就是核素识别仪的原理。
但我只是一个比喻,便于老百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