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4日(上周四),日本核污染废水(nuclear-contaminated wastewater)正式开始排放入海。
据日本共同社的消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
而根据该计划,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
小i也无语了,咱们做完碘131治疗的甲友都知道自己的随身衣物和排泄物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别人,这么个国家倒是挺不要脸的。
随之而来的三个问题也就摆在了台面上,此次排污有没有危害,危害多大?真的存在靠谱的防辐射食品吗?海鲜还能吃吗?小i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危害有且难以评估,有待官方进一步调查从缓解大家紧张的角度来说,至少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测数据(假设我们觉得它可信,毕竟调查组里面也有我们中国专家),日本排放的核污染水通过稀释后放射性核素浓度很低,而且根据洋流方向,美、韩两国也是首当其冲的,到了我们国家领海再被浩瀚大海进一步稀释后,不会在当下带来明显的严重后果。
但这也不代表我们就能高枕无忧了,危害是客观存在的。
先不论东电是个有隐瞒和数据造假前科的公司,真实排放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到底几何还未可知,辐射物本身也存在程度尚未被大量研究揭示的生物富集作用,且辐射暴露这个东西可不存在什么“抛开剂量谈毒性”,再低剂量的辐射暴露也会造成累积性的风险,如果长期和这种危险因素接触,其最终指向的就是患癌风险的增高。
二、防辐射产品“智商税”严重,抢盐就更不需要了抗辐射产品这边先说结论吧,你能拿到最能“防辐射”的东西是几十公斤重包裹全身的铅衣,而不是什么防辐射卡啊、薄得像铝箔一样的“孕妇防辐射服”等稀奇古怪的产品。
诚然,确实也有一部分比如普鲁士蓝等药物可能对症减轻辐射的危害……但是如果自行服用的话,这些药物的危害比辐射本身可大太多了。
值得拿出来说的是碘片(碘化钾),它是一种“防护剂”而非“解毒剂”,而且它的防辐射机制甲友们应该比较熟悉,就是让甲状腺吸收满碘然后就不会吸收放射性碘了……但是,其一是这次的主要污染物也不是放射性碘;其二是碘过量造成的损伤也不小;其三吧,这里有个有点像“地狱笑话”的小问题:我都甲状腺肿瘤全切术后了,哪来的甲状腺呢?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外部的这些放射性碘可能也算一种免费放射碘治疗(开玩笑的!)。
那又有人说了,海盐可能被污染,我要不要抢点盐?答案当然也是没必要,我国常用食用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