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河南省洛阳市三撤两设的问题。
按照河南省的规划,洛阳市属于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在各方面仅次于省会郑州市。
今天,我们聊聊洛阳市的行政区划,在洛阳市下辖的各个区中,吉利区的情况非常特殊。
因为吉利区不仅在黄河北岸,而且与洛阳主城区并不连接,属于洛阳市主城区的一块飞地。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看洛阳市的行政区划。
洛阳市下辖了老城区、涧西区、西工区、洛龙区、瀍河回族区、吉利区的几个区。
此外,还下辖了栾川县、嵩县、孟津县、偃师市、宜阳县、洛宁县、汝阳县、新安县等县或者县级市。
洛阳市的行政区划面积并不小,比省会郑州市的区划面积更大。
但是,由于洛阳市境内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因此,洛阳市的总人口只有700多万。
其中,洛阳市区人口为280多万。
由于市区人口总数,没有达到300万这个硬性标准,洛阳市在修建地铁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洛阳市目前才会尽可能的吸引人口落户。
我们聊聊洛阳市的历史,认真的说,洛阳城一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汉朝到唐朝,中原王朝的首都一直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轮换。
因此,出现了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的说法。
直到目前,这段历史仍是一些人的资本,经常用当年的辉煌,鄙视省内的其他城市。
认真的说,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为了历史。
从宋朝开始,洛阳东边的开封逐步崛起,洛阳的地位开始下降。
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以后,开封成为了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
河南省建立以后,开封府又成为了河南省的省会。
至于洛阳,被称为河南府,在河南省的地位仅次于开封府。
这样的模式延续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当时,清朝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开始了著名的洋务运动。
其中,修建京汉铁路属于重头戏之一。
由于京汉铁路从郑州经过,郑州的地位开始提升。
尤其是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之后,郑州开始迅速崛起。
截止抗战之前,郑州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很不错的水平。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鉴于郑州、开封两个城市的实际情况。
1954年,河南省的省会从开封迁移到了郑州市。
同样是在50年代中期,我国陆续开始了156个重点项目。
其中,5个重点项目落户在洛阳,例如轴承厂、机械厂等等,由此可见,洛阳的地位很高。
其实,这5个重点项目很全面,洛阳的机械厂不仅仅能够生产拖拉机,还能生产59式坦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洛阳的经济地位很高,洛阳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曾经在全国非常热销。
一转眼进入了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了著名的改革开放。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最大的炼油厂,在洛阳市孟县的吉利乡落户。
为何选择了洛阳最北部的吉利乡呢,而且位于黄河以北。
请大家向北看一下,吉利乡与济源地区交界。
济源地区的煤炭、铁、铜、石油等资源的储量都很丰富。
1978年4月,孟县的吉利乡和济源县的7个村,被划入了洛阳市直接管理。
与此同时,河南炼油厂开始在吉利乡开工建设。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石油至关重要,因为一直由洛阳市管理。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企分离的步伐逐步展开。
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都逐步开始了政企分离的工作。
1982年,鉴于河南炼油厂已经初具规模。
在吉利乡的基础上,建立了洛阳市吉利区。
吉利区属于洛阳市的下辖区之一,但是,吉利区位于黄河以北,而且距离洛阳市主城区有30公里左右。
吉利区与洛阳市之间,还隔着一个孟津县。
我们聊聊吉利区的具体情况,吉利区虽然是洛阳市下辖的一个区,但由于位于洛阳市的最北部。
吉利区除了炼油厂之外,仍是以农耕为主。
吉利区的面积并不算大,大约相当于一个乡镇,下辖了29个村庄,人口在7万人左右。
从人口总数来说,与其他的乡镇差不多,但吉利区的行政地位与县平级。
随着洛阳市的经济发展,在河南省的经济布局中,洛阳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就在2020年3月,河南省召开了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强化开放引领,以国际视野谋划推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由此可见,在河南省未来的布局中,洛阳市仅次于省会郑州市。
至于三撤两设的传说,则从2017年就开始了。
所谓三撤两设,就是撤销吉利区、孟津县,合并为一个新区。
撤销东边的偃师市,再建立一个新区。
由于撤销了3个县区级行政区划,因此被称为三撤两设。
请注意,这个说法还仅仅是传说,并没有出现正式的文件。
此外,即便文件落实,各方面的问题仍有很多。
其实,在河南省境内,类似于吉利区这样的飞地,并不是个例。
例如郑州市下辖的上街区,上街区距离郑州主城区的距离,也在30公里左右。
无论是洛阳的吉利区,还是郑州的上街区,都是依靠重要企业为支撑建立的。
但由于远离主城区,主城区各方面的优势条件,这些飞地其实很难获得。
关于飞地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