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地震过后,没有倒塌的住宅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伤害,如基础、墙、柱、梁等构造开裂、变形。
其实,不只是地震,地质沉降、风华等自然量变因素也会给建筑带来不安全因素,比如住宅的横梁、立柱、楼板等出现轻微的开裂、变形等。
对于这样的情况,该用怎样的改造方式延长住宅寿命,保障居住安全呢?1、增加固定构件:此方式是目前村镇住宅解决建筑构造开裂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
这种改造方式主要用于损坏程度不高的建筑构件,如横梁、立柱、楼板等出现轻微的开裂变形,在损坏的部位增加固定构件,能起到强化构造的作用。
固定构建一般为钢筋、型钢、螺栓等成品金属材料,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用钢钉、钢丝、木板等材料做辅助固定。
固定构件通常采用角钢包围立柱、横梁的棱角,采用扁钢将各棱角上的角钢做横向焊接,采用膨胀螺栓将扁钢固定在立柱、横梁上,最终起到加固的作用。
大面积破损甚至可以采用钢板,而小面积瑕疵仅用镀锌钢带即可。
总之,固定构件是改造的核心,膨胀螺栓、电焊是改造的常用方法。
2、浇筑填补:此方式更适合作大面积且深层次的住宅改造。
它是在原有住宅建筑的损坏部位外围、内部浇筑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从而起到强化建筑构造的作用。
新浇筑的混凝土既可以直接包围原构造外部,也可以先凿除部分原有构造后再做浇筑。
为了进一步强化加固效果,强化构造,可以在浇筑层中配置钢筋,使浇筑层成为钢筋混凝土,效果会更佳。
针对开裂缝隙较大的墙体,还可以采用高压喷浆的方式来填补。
浇筑填补的适用面相对于增加固定构件更广一些。
它不仅能用来改造常见的立柱、横梁、楼板,还可以改造面积较大的墙体、楼梯、基础,且施工成本较低。
只是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因为浇筑混凝土须先架设支撑模版,浇筑后待干养护7天。
3、局部替换:局部替换主要针对无法修补的建筑构件,如严重变形的楼板、立柱等,被风化、腐蚀的砖墙、木构件等,这些建筑构件无法再继续承重,即使作外围修补也无实际意义,彻底替换是唯一的选择。
要特别注意的是,采用其他加固方式会增加住宅建筑的构造尺寸,减少室内外活动空间,特别不适用于面积较小且人口较多的村镇家庭。
因此,替换新的建筑构件就成为最佳的改造方式。
例如,实用切割机与电锤将损坏的预制楼板拆除,重新在圈梁、横梁之间铺设钢筋,并架设模板,再浇筑混凝土,最终将预制楼板替换为现浇楼板。
除了上述3种方式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设计改造方案,更多的改造方式都是由这三种方式转变而来的,或者将多种改造方式组合使用。
微信公众号:住宅公园,300套自建房别墅图纸下载,各种抗震保温的新型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