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别称滨城,是辽东半岛南端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在军事上与山东半岛的威海互为犄角。
也正因为如此,从近代以来,这里就一直是各方博弈的焦点。
如今褪去昔日弥漫的硝烟,这座人口近六百万的美丽都市以其山清水秀与碧海蓝天享誉中外。
然而关于大连这个名称的由来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地形派”、“俄语派”和“满语派”三种。
首先我们说说“地形派”,在这类人的说法里,大连湾口外有个三山岛,其中两个岛由沙岗相连。
从空中俯视,酷似“褡裢”,故而这里最初被称为“褡裢湾”。
褡裢是一种中间开口,两端装东西的口袋,以搭在肩膀上最为常见。
这种东西在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但在明清时期却是极为常见的生活用品。
明万历年间传教士绘制的辽南地图中将此地标注为“DALIAN”,显然是根据“褡裢”音译而来。
而“俄语派”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