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故事:我的老师叫“木墩”(我的老师叫胡老师)

发布:2024-08-25 浏览:24

核心提示: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走进我们初中课堂的时候,班级里乱糟糟的。他走上讲台,也不说话,板着的大脸像冬天的土地下了一层霜一样,就这样直直地看着我们,直到没人说话,他还是不开言,还是直直地看着我们。他就这样直直地看着我们,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们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这是何方“大神”,仅仅就是看我们,把我们这些全公社30多个村庄拔尖子考来的学生,看得胆战心惊?这时,他开口了:“我叫田文茂,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也是你们的班主任……”就这样,一脸冬霜的田老师走进了我们初一·1班,用那张不苟言笑的大脸给我们

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走进我们初中课堂的时候,班级里乱糟糟的。
他走上讲台,也不说话,板着的大脸像冬天的土地下了一层霜一样,就这样直直地看着我们,直到没人说话,他还是不开言,还是直直地看着我们。
他就这样直直地看着我们,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们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
这是何方“大神”,仅仅就是看我们,把我们这些全公社30多个村庄拔尖子考来的学生,看得胆战心惊?这时,他开口了:“我叫田文茂,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也是你们的班主任……”就这样,一脸冬霜的田老师走进了我们初一·1班,用那张不苟言笑的大脸给我们上了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课。
春天来了,他一脸冬霜!夏天来了,他一脸冬霜!秋天来了,他一脸冬霜!冬天来了,他一脸冬霜!初二的时候,课间几个同学闲聊:“我看咱班主任那张大脸,天天拉拉着,就跟谁欠他八百吊钱似的,一年到头也不换样,真是吓死个人!”“就是,天天扛着那一副表情,你说他累不累?”“就是,他那张脸,就跟俺家的那个木墩似的。
我看,以后我们就叫他木墩算了。
”我的同桌张三好笑嘻嘻地说。
“哎呀,你个家伙,厉害!你给他起的这外号,神了!以后,咱就管咱老师叫木墩了。
”王球球连声夸赞这外号起得好!几个同学也纷纷叫好,一致通过。
这时张三好又有些害怕了:“还真叫啊,那不行,要让咱班主任知道是我给起的外号,我还不让咱班主任给砸死。
别叫了,别叫了,我害怕。
”王球球看景的不怕事大,笑话张三好:“你看你,那胆子就像个鸡胆似的,怕什么,不就是一个外号嘛。
咱都保密,不让人知道是你起的就行了。
”张三好总觉得不踏实,但是覆水难收,只好自我安慰,唉,但愿人们都不知道是我给起的。
从此,我们几个同学私下里就管田老师叫“木墩”。
一开始,还是我们几个同学私下里叫,接着全班都知道了,全班都叫;后来,全年级都传遍了,全年级都叫;再后来,传到了全校,全校都叫。
当然,都是学生们私下里叫的。
别看“木墩”过分严厉,不苟言笑,但是抓起学生的学习成绩,那是毫不含糊。
在排位上,我们班他从来都是男男或女女同位。
“木墩”说这样有利于学习,免得有同学胡思乱想。
看着其他班级男女搭配着排位,我们都眼馋得不得了,可遇上了“木墩”这个老封建,又有什么办法。
虽说那时候我们都很封建,男女同学从来不说话,可我们男同学,萌动的青春嫩芽也是一鼓一鼓的,很想跟女同学一位,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女搭配着学习,也不累啊。
但是我们男同学的小九九都藏在心里,谁也不说破,还都装出兴高采烈的样子,对其他班级男女同位的情况还得做出嗤之以鼻的姿态。
“木墩”时间上也抓得紧。
早晨8点上课,他要求我们7点就得到校。
下午4点放学,他要求我们5点才能走。
完全跟其他班级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有迟到早退的,行了,那双金鱼眼瞪着你,就像过电一样,电得你浑身乱颤,最后乖乖投降了事。
“木墩”跟得紧。
每天他就像一棵大树一样,除了其他老师的上课时间,他几乎长在教室里。
一双严肃的金鱼眼咕噜噜乱转,转到哪里,哪里是一片萧杀。
他恨不得把音、体、美这些副课都停掉,因为这些科目升学时不在考试范围。
所以他平时这些课程能抢就抢,能占就占。
弄得音、体、美老师都对他有意见,在课堂上对着我们发泄对“木墩”的不满。
“木墩”知道了,根本不在乎,捞着这些课就来上他的数学,恨不得把整本数学课本塞到我们的脑子里。
尤其到了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直接决定把这些科目的课程都停了。
这时就热闹了。
所有在考试范围内的各科老师开始抢课了,你方唱罢登台,热闹极了。
有一次,是音乐课,我们的英语老师郝老师早早的来把这课给占了。
讲了一会儿,郝老师让同学们抄写单词,她走下讲台,在后面一个空位上坐下休息。
就在这时,“木墩”胳肢窝里夹着课本进来了,他一看讲台上没人,又瞅了瞅我们,那意思好像是问有没有老师来上课啊。
我们都不说话,都怀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盼望着看一场好戏。
“木墩”就认为这堂课空了,没老师来给上课,他就走上讲台,我们也配合地拿出数学课本。
然后他就开始给我们讲开了数学的重点难点。
郝老师坐在后排,也怪配合,一直也不说话。
“木墩”讲了一会儿,布置了几道题让我们做,他从讲台上走下来一路指指点点地指导着同学们做题。
我们都期待着什么,哪里还有心思做题?“木墩”走着走着,走到了郝老师跟前,一下子愣住了。
全体同学的眼睛这时都射了过去,只见郝老师笑微微地看着他,而“木墩”很尴尬地站在那里。
我坐在最后排,正好看见“木墩”的窘态,只见他满脸通红,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一只手㧟了㧟头皮,什么话也没说,转身狼狈而去,连讲台上的数学课本都没有拿。
“木墩”一出教室,教室里一阵喧哗,笑声一片。
这时,郝老师站起来,说:“有什么好笑的。
”可她的脸上却是漾着抑止不住的笑,我们笑得更加厉害了。
我们看着“木墩”出丑,心里畅快极了!哎呀,从来没有这么痛快过!“木墩”对我们管得严,管得紧,因此我们班级的成绩每次大考都是全校同年级四个班级中第一,各种竞赛、运动会的奖状我们班都拿的手软,可我们一点儿也不理解他的苦心,当时都非常讨厌他。
除了“木墩”外,我们还给他取了两个外号。
当时我们上到初二的时候,在政治课中学到了有关剩余价值方面的知识。
我就觉得“木墩”跟大资本家很相像,他强迫我们延长“劳动”时间,“残酷”压榨我们的“剩余价值”。
我觉得“大资本家”这个外号很符合“木墩”的行为,就主张他叫“大资本家”。
可这个外号只在小范围流传了一个阶段,最后不了了之。
“木墩”的眨眼行为跟别人不同,他眨眼时,是先眨巴一只眼,眨巴完这只眼,再眨巴另一只眼,尤其是他解答疑难问题时,或生气的时候,眨得更厉害。
王球球说他,麻子没有,点子不少。
根据“木墩”的这个特点,王球球给起了一个外号:“点子表”,注意,不是电子表。
你还别说,太形象了!可外号“木墩”已深入人心,虽然“点子表”也流传开来,但是还是不跟“木墩”流传得广。
虽然背后我们外号叫得欢,可我们都怕“木墩”,遇到他,能躲则躲,能藏则藏。
可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在校园里朝教室里走,一拐弯,正好遇上“木墩”。
其他同学还好,在我后头,但是不幸的是,我在最前头,这下也躲藏不了了。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打了个招呼:“木老师,你吃完了?”天哪,我说了什么,竟然称呼他为“木老师”,我心想,这下完了,天天背后“木墩”“木墩”地叫着,叫顺嘴了,这乍见了,慌不择言,竟然顺口把“木老师”喊出来了。
这下祸从口出,等着被“木墩”批吧。
谁知,“木墩”看了我一眼,应了一声,点了点头,径直走了。
我如蒙大赦,长出了一口气,一下子放松了!等“木墩”走远,小伙伴们都佩服地看着我,都伸出大拇指,夸我不是一般的牛,竟然敢当面称“木墩”为木老师。
我苦笑一声,含糊地应着。
没想到,这弄拙成巧的事竟然被几个同学到处传扬,竟然成为我的“英雄事迹”。
可见,“木墩”的“榨取”剩余价值的行为是多么不得人心。
那毕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木墩”的行为再怎么不得人心,我们这些农家子弟也都知道他是为我们好,虽然心里讨厌他,可在“木墩”的苦口婆心的严厉要求下,学习上也没怎么放松。
请看“木墩”的几个金句:1、我就耽误你们两分钟(只要是自习课,“木墩”不请自来,说完这句话,大嘴就叭叭叭停不下来了,直到第二节课打了上课铃,任课老师站在教室外时,他转头望一眼,点点头,一点儿也不尴尬,对着同学们又说:“我再说最后一句话……”)。
2、今天美术(或音乐或体育)课改上数学。
3、来,划重点,我划的这些考试都会考到的(几乎把整本书都划下来了)。
4、这是X轴,这是Y轴,我在这里放个P(我们刚笑出声,人家“木墩”却一点也不笑,就用那双金鱼眼直直地看着我们,直看得我们的笑声戛然而止。
唉,这“木墩”一点幽默感都没有)。
5、城里的小孩玩着就考上中专和大学了,我们农村的孩子考上了中专和大学才能玩(开班会时常说)。
6、羊屎蛋子钻天,你能得跟个豆似的(批评学生时的常用语)。
7、癞蛤蟆腚上插鸡毛,你装什么嘎嘎鸟(批评学生时的常用语)?我们中考的时候,放了个卫星,我们班级考上中专和高中的是其他三个班的总和。
“木墩”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在全县中考中弄了个全县第一。
他在我们公社中学就教了我们那一届,我们中考的那年秋天,他因为成绩突出就被调到了县城一中。
那年,我考上了中师。
这时再回想起“木墩”,不,田老师的近乎苛刻的严厉要求时,我这才有些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后来我想,如果没有田老师的严格要求,我是根本也考不上中师的。
我们在上初中的三年期间,一直以为田老师不会笑。
接到通知书后,暑假里,我和几个考上中师和高中的同学一起去学校看他。
这时,我们才发现,田老师不是不会笑,他笑起来的时候,声音爽朗得很,很富有感染力,我们几个都怀疑,这还是我们那个“木墩”老师吗?他一直全程笑脸,满面红光,好像喝醉了一样,脸上根本没有“木墩”的一点样子了。
中午的时候,我们要走,可田老师怎么也不让我们走,非得留下我们吃饭不可。
我们再三推辞,最后田老师一生气,那惯常的“木墩”脸一下子又呈现了出来。
我们一看,害了怕,只得留了下来。
那天,田老师喝醉了,醉得一塌糊涂。
他那些醉言醉语好有情趣,哪里还有一丁点“木墩”的样子。
从此以后,我们才真正理解了我们的田老师。
后来,随着我们和田老师的不断接触。
我们发现,他离我们上学时的那个“木墩”老师越来越远了。
那根本不是真正的田老师。
我们这才知道,许多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和在生活面前完全是个“两面派”。
许多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学习,在学生面前,藏起了生活中的那个“我”,扮演起了一个自己都不喜欢的“我”。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永远忘不了我的“木墩”老师!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南安水头:爷爷半夜跨镇“搬”木墩 竟是给孙子当椅子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