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前期管理要点近两年河蟹养殖情况每况愈下,出售季节回捕率偏低,养殖效益不容乐观。
除苗种质量稳定性差之外,养殖前期的管理不当也是造成这种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养殖前期尤其第二次蜕壳前,河蟹伤亡通常不易被察觉,严重影响大家对池塘情况的判断。
那么我们在选择优质蟹苗放养后,应如何做好养殖前期的池塘管理呢?一、早投喂有些池塘在放苗后选择不投喂,认为池塘水温低,蟹苗不摄食。
但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因为大部分蟹苗的食线呈现饱满状,说明此时蟹苗仍在摄食。
河蟹在苗期积累足够营养,蜕壳时成活率高,所以应重视苗期的投喂,可按蟹苗重量的1.5%-2%进行投喂,阴雨天时可选择不投喂。
同时建议在饲料中添加“营养快线”,促进蟹苗消化吸收,增强体质。
二、深水位蟹苗池塘水深应保持60-80cm左右,由于2-4月份天气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若池塘水位过浅,池底泥皮、青苔等有害物质易大量滋生。
且池塘水体环境不稳定,易发生水浑、水变现象,蟹苗应激大,易在蜕壳期出现顶壳、瞎眼、拉脚等问题,严重影响成活率。
三、准肥水目前市面所售肥水产品种类繁多,选择正确的肥料肥水至关重要。
大部分肥水产品使用后易出现各种不良问题,如池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水草挂脏,纤毛虫大量滋生;仅改变池塘水色表相,未真正培养藻类等。
所以应慎重选择肥水产品,建议使用可溶性有机肥,营养全面,可培养大型有益藻类,亦可为水草提供营养,肥水效果持久,水质稳定。
四、重蜕壳1、提前解毒河蟹蜕壳实际是吸水膨胀的过程,若水中有毒素存在,则易被河蟹吸收至中毒死亡。
所以在蜕壳前应使用“碧水安”进行水体解毒,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为河蟹蜕壳做好准备。
2、科学补钙河蟹在蜕壳时所需的钙质,一部分是自身体内积累所得,另一部分则需从外界水体中吸收。
所以在蜕壳期应外泼有机钙,提高水中钙含量,保障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