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对比历史可以发现,大多被诛杀的功臣都是开国将领或是末世重将,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手握重权,这正印证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句话:“我是被迫黄袍加身,难保我百年之后你们不被人逼着黄袍加身!”对待功臣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开国将领,功高震主。
这个占比最多。
从刘邦诛杀韩信开始,到刘宋诛杀万里长城檀道济,再到朱元璋“发扬光大”,从此以后也没有停歇过。
其中尤属朱元璋最旷日持久。
朱元璋的杀戮原则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杀千人,也不使一人落网。
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等20多家被诛杀。
赐死的,死因蹊跷的也很多。
二:末世后期,忌惮重臣。
最著名的当属岳飞,十几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罪名杀死。
其中,秦脍说服皇帝的理由就是担心岳飞造反。
还有辛弃疾,是直接被堵死了上升渠道。
三:因为主上厌恶,不能容人。
这个当属伍子胥和文种了。
俩人有很多共同点。
都有高人指点,劝他们功成身退,他俩都心怀侥幸认为自己有功,皇帝会爱重,也都最终被杀。
正印了那句有些人同甘易,共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