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八十年代初,摩托车还不是私有品,只有在公安、邮政等一些机关单位才能见到。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摩托车开始普及,九十年代以后,摩托车增长成爆发趋势。
今天我们先聊一聊八十年代那些比较多见的摩托车。
长江750边三轮湘江750八十年代初,人们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私家摩托车少之又少,只有公安邮政等一些机关单位才能见到。
而作为部队公安等部门通勤用车,又以长江750边三轮,俗称(跨子)最多。
长江750原型为苏联乌拉尔摩托车,而乌拉尔的前身是德国宝马一款军用摩托车。
其采用四冲程风冷水平对置双缸750cc发动机,也就是俗称的“拳击手”。
跑起来声音浑厚有力,骑跨子需要一定的驾驶技巧。
幸福250A邮政专用幸福250A幸福250C/D幸福250E上海产的幸福牌250A摩托车,最初为军绿色,邮电部门多用于投送信件。
其原型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佳娃250摩托车。
搭载一款二冲程风冷发动机,燃油需要加入20/1的机油做润滑,发动起来青烟缕缕,最高时速90公里左右。
幸福后期又推出BCDE款,虽然外形有些改动,但发动机仍沿用老款,一直到停产。
当时国内还有很多厂家仿造过幸福250,有黄河、王冠、飞星、雄狮、梅花、原野等等,都是采用250排量的二冲程发动机,发动机功率、外观与幸福基本相同。
轻骑黑老鸹轻骑15c轻骑铃木k90轻骑产的15A俗称“黑老鸹”,它的原型是早年德国的一款轻便摩托车。
采用50排量二冲程风冷发动机,噪音很大,一公里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后期又推出了B和C改进款。
一千左右的价格,使其成为最早进入普通百姓家的摩托车。
轻骑铃木k90,发动机采用铃木技术,单缸风冷二冲程,也是生产较早的跨骑摩托车,外观能还看到15c的一些影子。
嘉陵50嘉陵50改进款建设60嘉陵也是最早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其生产50型摩托车采用风冷二冲程发动机,皮带传动无级变速,南方称其为“红公鸡”。
跑起来叮当响,是当时热销的日常代步工具。
后期推出改进款,但款式不伦不类,不太受欢迎。
而当时的建设集团也推出一款两档变速的60cc排量二冲程轻便跨骑式摩托车,但销量不佳。
明星50摩托车玉河50摩托车石家庄产明星和南京产玉河上市要晚一些。
明星50搭载国产和进口两种型号二冲程发动机,进口为雅马哈发动机。
该摩托采用轴传动,车身轻巧省油,但载重量不大,所以城市用户比较多。
南京玉河50摩托骑行舒适稳重,但质量不尽人意,稍微一老毛病不断,口碑一直不太好。
捷克佳娃350苏联日出175东德依发251东德依发250东德依发150由于国产摩托车产能的严重不足,八十年代同时期也进口了大量东欧品牌摩托车。
比较常见的有苏联的日出175、捷克斯洛伐克的佳娃175/350、东德依发的150/250/251等。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摩托车,大多都是比较落后的二冲程发动机,造型笨重品质差油耗高,但价格很便宜。
质量相对好一些的就是东德依发系列。
依发摩托减震柔软舒服速度快,造型相对也比较有个性,在东欧摩托车里,依发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牌。
嘉陵本田JH70摩托车嘉陵本田c70重庆产嘉陵本田70,在八十年代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嘉陵本田70搭载一款70cc本田卧式风冷四冲程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不到一升。
这在当时二冲程发动机还一统天下的时候,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
嘉陵本田70还有一款弯梁摩托车,价格要比跨骑式高一些,是本田(幼兽)原型,比较稀缺。
重庆建设cy80重庆建设雅马哈cy8o与嘉陵本田70同样名操一时的是重庆建设机床厂生产的雅马哈cY80。
早期cY80发动机是雅马哈纯进口,二冲程,百公里油耗1.3升左右。
采用无离合三挡循环变速形式,是国内最早的弯梁款。
皮实耐造且容易驾驭的特点,使其国内累计销量超过300万辆。
洪都HY125南方NY125南昌产洪都125和株洲产南方125外观都是高度模仿雅马哈RX125。
而发动机也采用了雅马哈技术。
他们出现在八十年代末期,销量一般,因有雅马哈技术支持,口碑还算可以。
而搭载国产发动机的就问题一大堆,主要集中在不好启动油耗过大等方面。
天津迅达k100天津迅达yk80天津迅达摩托,也是八十年代就生产摩托车的一个企业。
原天津自行车厂经过实地考察,从德国买了一整套当时已经淘汰的摩托车生产线(德国迅达普)。
建厂后推出了第一款摩托车迅达k80,该摩托采用二冲程风冷发动机,启动杆和排挡杆都设计在车体左边。
虽然造型有些奇葩,但靓丽的颜色、欧系摩托车的款式,在当时摩托车品牌还比较单一的时代,还是热销了一把。
后期又推了出了扩缸迅达100型,但两款车型口碑都不太好,最后停产。
后来厂家又引进了技术先进的本田发动机,命名“天虹牌”,至此,天虹90又重现江湖,成为了一代经典神车。
本田CG125本田H100S本田GL145说完国产合资和东欧摩托,再说说日系纯进口。
本田是日系摩托四大企业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其生产的摩托车型号从50到1800cc应有尽有。
当时进口到国内的摩托车大多为四冲程,只有本田H100s为二冲程,俗称小飞机,提速迅猛给油翘头,声音清脆有特色。
cG125搭载一款四冲程顶杆机,车身短小精悍极为耐用,是本田专为东南亚打造的车型,在我国南方尤其受欢迎。
本田GL145造型激进动感,采用四冲程小链发动机白金点火,前碟后鼓式刹车,空气减震四眼排气,动力暴躁,在当时属于高档摩托车。
本田WIN100本田黑鲨125本田win100俗称(鹰仔),采用四冲程卧式风冷发动机,省油耐用排气声音纯正,在日系100cc摩托车里,是发动机技术最先进的一款。
本田黑鲨白鲨是款踏板车,当时很稀有昂贵,市场占有率不高。
本田还有双缸的cb125T,是后期国内上市车型,我们下期介绍。
铃木k90铃木k125铃木A100铃木摩托车销量仅次于本田,K系列为五六十年代产品,都是二冲程,国内进口量不大,后期轻骑集团仿制过该型号。
铃木k系列最突出的特点,挡泥板与车身为同色设计。
k125是单缸双排气管,造型有些蠢笨。
铃木A100进口量很多,性能中规中矩造型也不算激进,但质量不错价格也相对便宜,市场保有量不少。
铃木AX100铃木TR125铃木AX100,造型相对A100就漂亮多了。
搭载发动机为风冷二冲程立式。
这样的结构,整体更紧凑耐看,功率也有所提升,比A100省油,动力表现也更出色。
后期长春、金城、豪爵都有这款的合资品,属于很受欢迎的车型。
铃木TR125就不用多说了,造型漂亮骑行舒适,独特的曲轴箱进气方式,把化油器巧妙的隐藏起来,使其外观显得很干净利落,是七零后的梦想之车。
雅马哈80雅马哈100雅马哈Rx100雅马哈RX125相对于本田铃木而言,雅马哈推出的车型就少多了,最常见的就四款,80一款、100两款、125一款,且都是二冲程发动机。
不管是质量还是外观,个人感觉都不及本田和铃木。
雅马哈RX125采用前碟刹,从配置上明显要高于铃木和本田,但不论做工还是外观设计,总没有让人一见倾心的感觉,销量也不及前者的零头。
洪都和南方125,就是仿的这款摩托。
川崎kc100川崎GTO125川崎KH125黄河川崎250如果说雅马哈车型少,川崎车型只能说是缺了。
川崎以造船航空等重工为主,造大排量有一定的的科技优势,但对于小排量而言,川崎并不是强项。
八十年代在华推出的车型常见的只有三款,一款100cc两款125cc。
Kc100外观有点像铃木A,但纯黑色的侧盖设计尤为突兀。
而125设计就相对漂亮多了,GTo为前后鼓刹,kH为前碟刹,两款车发动机为同款,都是二冲程。
质量和当时雅马哈相当,但川崎的声音很独特,内行人一听便知。
黄河川崎250是当时的合资车中排量最大的,由河南材油机厂生产,最早型号采用原装进口风冷四冲程发动机,外观性能一般,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后期停产。
北京东风正三轮北京东风正三轮最后说一款国产东风正三轮摩托车。
八十年代,国内轻型载货汽车车型较少,东风正三轮就成了城乡结合部的重要运输工具。
什么拉鱼、送货、卖菜、贩羊等无所不能。
其采用250cc二冲程发动机,与国产幸福250有异曲同工之处,一直到九十年代才逐步被淘汰…大家好:我是木怡天下,这期主要介绍了八十年代较常见的摩托车车型,下期介绍九十年代,国内产销鼎盛时期的经典摩托车。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