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匡达不管是禁酒时期还是现代的地下酒吧,都在“门”上做足了功夫。
一个足够隐蔽低调的入口与昏暗室内纸醉金迷的畅饮,门里门外的两个世界对比鲜明,让偷偷摸摸喝酒这件事也披上了一丝神秘与浪漫色彩。
伴随着爵士乐,人们也被带回到那个虽然实行禁酒令但仍渴望尝试、对生活饱含激情、拒绝循规蹈矩的年代。
反而加剧了酗酒问题的禁酒令191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第十八次宪法修正案》,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运输酒精饮料。
禁酒令自1920年1月16日起正式生效。
禁酒令意味着所有与酒类生产和销售有关的活动都将停止,啤酒厂和酿酒厂关门了,酒吧和沙龙停业了,运酒公司也破产了。
与此同时,那些无意戒酒的人则开始寻求对策。
许多美国人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让酒重新在市场上流通。
犯罪组织发现了巨大的获利机会。
它们接管了酒的非法运输渠道,操控地下酒吧网络,那些隐秘的场所都将被载入史册。
不同酒吧的会员卡。
地下酒吧入口。
地下酒吧利用猫眼观察来访顾客,以决定是否允许他们入内。
地下酒吧也有阶层之分。
像纽约的“鹳鸟俱乐部”(Stork Club)或“21岁俱乐部”(21 Club)这些颇负盛名的酒吧,警察会提供多方位的全面保护。
事实上,“21岁俱乐部”在1922年开业时名为“红头酒吧”(The Red Head),经营场所经常更换,档次也越来越高。
然而,酒吧始终会为当地的警察局长预留一张桌子。
还有一些酒吧被戏称为“盲猪”(blind pig)或“盲虎”(blind ti- ger)。
来此光顾的都是社会底层人士,供应的混合饮料通常局限于用果汁稀释的蒸馏酒,或者是用不含酒精的饮料如可乐或柠檬水来稀释的蒸馏酒。
一方面,这种鸡尾酒可以掩盖“自制酒”的缺陷;另一方面,调制这种饮料的调酒师几乎不需要什么天赋或技巧,而且调制时间极短,倘若警察突然冒出来,这一点可是极为关键。
禁酒令并没有完全杜绝酒在市场上的流通。
在上流社会人士经常出没的地方和餐馆,人们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宽容, 也许是因为政府官员和政客经常光顾的缘故吧。
1932 年,美国纽约东区一家地下酒吧内。
由于许多秘密酒吧由犯罪组织操控,因此禁酒令也与黑帮时代密切相关。
以木箱为凳,尽管这 4 位朋友也都希望光顾一家比较体面的酒吧。
地下酒吧不只是黑帮的聚集地,娱乐圈人士、富豪阶层,以及当时美国上流社会的大部分人都会光顾。
许多美国人认为禁酒令侵犯了他们的人权,包括喝酒的权利,认为禁止酿酒和售酒的《第十八次宪法修正案》违反了1787 年在费城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原则,于是地下酒吧便成了他们情感的宣泄口。
在警察的监督下,没收来的威士忌被倒进纽约街头的阴沟里。
人们很快就发现,禁酒令本身并没有解决,反而加剧了酗酒问题,并且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仅就纽约而言,禁酒令实施之前只有15,000家酒吧,现在反而增加至近32,000家地下酒吧。
禁酒令颁布7年后,因饮用利口酒和烈性酒致死者达到了数万人。
自制烈酒导致失明和瘫痪的案例越来越多,禁酒令支持者们认为本该降低的犯罪率实际上却在上升。
禁酒期间全国收入损失约110 亿美元,而禁酒令的贯彻落实成本估计约3亿美元。
鉴于此,推动禁酒令实施的浪潮开始消退。
加之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一些支持禁酒令的权威人士也改变了主意。
1933年12月5日,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会批准了《第二十一次宪法修正案》,禁酒令终于结束。
据说,当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在白宫总统办公室签署这一历史性法案时,他说:“我觉得这会儿要是能来杯啤酒就太好了。
”猎奇与怀旧:现代地下酒吧在1933年废止禁酒令之后,地下酒吧现象正式终结,所有与酒类合法售卖有关的活动迅速风靡全美。
然而,人性中对地下酒吧神秘色彩和禁忌本性的迷恋和猎奇心理仍然根深蒂固,这就是今天美国和世界各地以地下酒吧为主题风格的休闲娱乐场所获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吧。
如今的许多地下酒吧或秘密酒吧位置隐蔽,需要费尽周折才能找到,显然店主并不急于透露酒吧的具体位置。
许多地下酒吧常常伪装成投币洗衣店、古董店、男装店、汉堡店和薄饼店等,店外也不设任何标志。
有些酒吧会在门上留个小洞,以便让看门人开门前确认潜在顾客的身份。
有些酒吧则要求顾客进门时报上暗号,并且暗号还会随时变化。
还有的酒吧要求满怀希望而来的顾客必须先发送一条短信,得到回复后方可入内。
事实上,地下酒吧的回归具有浓浓的怀旧味道,这是对空气和酒精中弥漫着希望的遥远岁月的深切怀念。
请不要告诉别人(PDT)纽约被认为是世界地下酒吧之都,而PDT(Please Don't Tell,意即“请不要告诉别人”)也许是这个城市最受欢迎的秘密酒吧。
这家店并不难找。
它的地址众所周知,它赖以藏身的克里夫热狗店(Crif Dogs)的位置人们也都耳熟能详。
走进热狗店,你会看到几步远处有一个旧电话亭。
拿起听筒拨打电话给PDT酒吧的工作人员(这个电话只能打给他们),电话亭后面的墙就会缓缓打开,将你引入这个混合饮料王国的“乐土”。
当然,前提是你要提前预订。
PDT酒吧非常受欢迎,所以如果没有提前预订的话,你只能放弃入内,或者极不情愿地去克里夫热狗店买个热狗。
请不要告诉别人(PDT)门口请不要告诉别人(PDT)内部波旁和布兰奇(BOURBON & BRANCH)1921—1933 年,一家地下酒吧打着“JJ·罗 素雪茄店”(JJ Russell’s Cigar Shop)的旗号在这里非法营业。
在禁酒令实施之前,这里原本就是一家酒吧。
法案实施后,罗素只好改换门面,以便继续为原来那些忠实的客户服务。
今天若想进入波旁和布兰奇酒吧,必须遵守其基本规定:交谈要轻声低语,禁用手机,不能长时间站立,禁止拍照,甚至也别想着点一杯大都会鸡尾酒。
在主酒吧内,有个入口通往一间名为“图书馆”的秘密房间,但只有知道密码的人方可进入。
由5条秘密地下通道构 成的“紧急出口”依然完好,现在也许不一定能用上,在禁酒时期却是最重要的逃生路线。
至于酒吧的入口,那是一扇没有任何标记的门,门上有个猫眼和蜂鸣器。
再给你一个提示:寻找反沙龙联盟(Anti-Saloon League)标志。
是不是很有讽刺意味?波旁和布兰奇(BOURBON & BRANCH)门口波旁和布兰奇(BOURBON & BRANCH)内部朱尔斯地下室(JULES baseMENT)在去往朱尔斯地下室酒吧的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墨西哥城的一条美 丽的林荫大道,它完美地展现出这座大城市的宁静与活力。
然后进入视线的景象似乎就变了: 你会看到一扇白色的毫不起眼的冰箱门。
在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杰作《闪灵》中有一个著名的场景:温蒂·托伦斯(Wendy Torrance)把她丈夫杰克(Jack) 关在冰箱里。
你眼前的这扇门和电影中的那扇门非常相像。
“但是别害怕,这里不是眺望旅馆 (Overlook Hotel),那扇门后面也没有冷冻食品。
”事实上,这扇门通往一个高雅迷人的酒吧,那里每晚都有现场音乐表演,气氛温馨友好,有美味的鸡尾酒供顾客享用。
朱尔斯地下室(JULES baseMENT)门口朱尔斯地下室(JULES baseMENT)内部盲虎(THE BLIND TIGER)在禁酒时期,在地下酒吧轻声低语无关礼貌,而是必须,低声交谈可以避开警方的注意。
2015 年盲虎酒吧开业时是一家真 正的地下酒吧。
缅甸当时正处在从军人统治到民主政府的政治过 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喝酒是合法的,但喝酒时发表政治或宗教观 点则会被关进监狱。
盲虎酒吧是为数不多的顾客可以自由讨论任何话题的地方之一,只要小点声就没问题。
如今缅甸的政治氛围 显然更为宽松,然而尽管这家酒吧位于仰光市中心 一条繁华的街道上,它的地址已不再是什么秘密,但是要想找到它还需花费一些功夫。
四处找找老虎的爪子吧—这是找到酒吧的唯一暗示。
盲虎(THE BLIND TIGER)门口盲虎(THE BLIND TIGER)内部贝克特·科普夫(BECKETTS KOPF)在你研究鸡尾酒酒单时,诺贝尔奖得主、作家、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盯着你的极具穿透力的眼神可能会让你紧张不安。
这里的鸡尾酒酒单是对贝克特 精神及其作品的致敬。
酒单印刷在贝克特戏剧的文稿上,他最著名的戏剧也许就是《等待戈多》 (Waiting for Godot)吧。
从外面看,除了一个门铃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表明贝克特·科普夫酒吧的位置,但走到附近 后,就去找这位爱尔兰剧作家的标志性面孔吧,他会指引你顺利找到酒吧的。
贝克特·科普夫(BECKETTS KOPF)酒吧贝克特·科普夫(BECKETTS KOPF)内部地下酒吧术语与地下酒吧有关的术语有些几乎已被遗忘殆尽,有些术语的词义得以扩展,具有了新的含义和用法,还有一些术语重新“复活”。
不管怎样,下面简单列出的一系列术语和形象化比喻都曾在禁酒时期广泛流行。
盲虎(Blind Tiger):也称为“盲猪”,指贩卖非法酒精饮料的场所。
胡奇(Hooch):指所有非法的酒类。
我去方便一下(I have to go see a man about a dog):习语,用来表示一个人必须要离开,在禁酒期间指代要出去买酒。
冷饮店(Juice Joint):地下酒吧的别名,引申为夜总会,是20 世纪20 年代非常流行的一个词。
月光酒(Moonshine):禁酒期间非法生产的一种由谷物(通常是玉米)制成的劣质蒸馏物。
在禁酒期间为了逃避被抓到的命运,一些秘密酿酒厂经常晚上在月光下工作,这也是该酒名字的由来。
斯诺盖(Snorky):俚语,过去常用来指那些衣着高雅、注重细节的人。
酒鬼(Tight):俚语,指喝醉的人。
类似的词还有“bent”“fried”“rummy”和“zozzle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