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城市规模,大家首先会想到哪些经济指标呢?很多人可能会想到GDP总量、财政收入、建成区面积等等,这些数据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个数据是最能反映城市规模的。
住建部在《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划分标准。
也就是说,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依次是小城市、Ⅰ型小城市、Ⅱ型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入快速崛起的阶段,飞速膨胀的城市引发了各地学者对原有城市规模标准的思考。
早期,有学者对城市的规模进行了重新界定。
比如有学者将城区人口超200万以上的作为特大城市,而100-200万城区人口作为大城市。
不过随着城市群、都市圈时代的来临,中国的中心城市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目前,国家正式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正式确定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而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以各地最新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国城区人口前十强城市依次是上海(2428.14万)、北京(1865万)、重庆(1540万)、广州(1352.36万)、深圳(1343.88万)、天津(1303.84万)、东莞(956.08万)、武汉(934.78万)、成都(816.97万)、杭州(682.21万)。
这份城区人口十强城市,也被誉为我国城市规模的十强。
这几年各地都在争取人才引入,但人口流入的情况也开始较为固定。
以去年的人口净流入情况来看,杭州以55.4万人位居首位,深圳和广州也都在40万人左右。
排在第十的西安,还不到20万人。
而近几年,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净流入,已经低于了一些二三线城市。
但从整体城区人口的绝对值来看,上海和北京的数据依然稳居前两位。
当然人口净流入与城区人口的增加,也是两回事。
城区人口所在地一般都在市辖区较为繁华的区域,而人口净流入的数据相对较广一些。
比如排名第4的宁波,去年人口净流入为34万,但不少人口流入到了慈溪、余姚、象山等下辖县市。
而反观杭州、深圳等地,人口净流入与城区人口新增较为对应。
从城市规模来看,北京和上海的优势遥遥领先,而重庆、深圳、广州和天津的实力也较为接近。
深圳的城区人口以1343.88万,位居中国城市第5位,而天津排在了第6。
其实从经济实力以及发展潜力来看,深圳已经明显在天津之上,但城市规模依然难分伯仲。
未来的城市发展,其实追求的就是高质量运营。
深圳在科技、金融、航运等领域有着顶尖的优势,在医疗、文化、科教等领域也在有所突破。
对深圳而言,总面积仅1997.47平方公里,对建成区规模和人口规模都有着明显的天花板效应。
其实,深圳的地铁里程也受限于自身的区域面积。
所以,城市规模与城市实力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理性看待。
成都和杭州作为我国两大休闲之都,也是强势入围了中国城市规模十强。
从城区人口数据来看,杭州还不到700万,与成都、武汉等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这几年,杭州已经在奋起直追,未来也有望在城市规模上站稳脚跟。
那么大家对于中国城市规模十强的榜单,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