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5月下旬。
在山东半岛,伏季休渔期过去将近一个月,马上到了旅游旺季,今天我们一块打卡青岛西海岸新区一海鲜市场,看看当下禁渔期,岛城都要哪些好吃又实惠的海鲜食材。
图为:早市街头,各种泡沫保温箱摆满一地,在休渔期内,市面上的海货多为远洋渔船运回国内的鱼鲜;其次是近海养殖的鱼类以及解冻后的冰鲜鱼等。
相比冷藏海货,人们更愿意购买,活的扇贝、蛤蜊、海螺、海蛎子 这样时令新鲜食材,价格控制在10元左右一斤。
这种大小一致的黄花鱼,老板娘告诉我,这是野生的。
价格比较贵,35块钱一斤,一条有一斤多大小,按说:如果是野生黄花鱼这价格不是很贵,相比养殖的黄花鱼,它的颜色更“黄”一些。
清蒸一绝,肉如同蒜瓣一样,让人垂涎欲滴。
这种大小一致的黄花鱼,老板娘告诉我,这是野生的。
价格比较贵,35块钱一斤,一条有一斤多大小,按说:如果是野生黄花鱼这价格不是很贵,相比养殖的黄花鱼,它的颜色更“黄”一些。
清蒸一绝,肉如同蒜瓣一样,让人垂涎欲滴。
“7块钱一斤,鲐鲅鱼”。
老板比划着手指,向前来询价的大爷说道。
伏季休渔期开始后,青岛市面上的新鲜海货很少,其中当下见得比较多就是鲐鲅鱼,它比鲅鱼便宜三分之二。
据了解青占鱼,鲭,青花鱼,白腹鲭,日本鲭,俗名花辉、青辉、青花。
鲐鱼与鲅鱼的主要区别在于鲐鱼体形短粗,身上有青绿色的花纹,而鲅鱼则细长,身上青黑色,有不多黑色斑点。
在内地市面上,我们见的大多为“鱼罐头” 食材,原材料多来自于它。
在青岛,面包鱼又称扒皮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
每个地方不同叫法也多样,在潮汕和烟台,人们又叫它:马面鱼、皮匠刀、烧烧鱼、老鼠鱼、象皮鱼。
大家肯定好奇为啥叫它“扒皮鱼”因为在做这个鱼的时候,就得把外面一层皮扒掉。
摊主推荐用它“炖茼蒿”吃味道一绝。
这样的养殖黄花鱼,价格就很便宜,才10多块钱一斤,相比野生要便宜近三分之一,感觉在体型上也看不出多大差异,由于没有尝过野生的黄鱼,真心无法分享起野生与养殖黄花鱼在口感上差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野生的黄花鱼,可以分享给大家,尤其是味道上的不同。
因为气温等愿意,5月初是海鲜的销售旺季,到了中旬主力消费者基本都在上班赚钱,市面上购买海鲜的顾客多为本地叔叔阿姨,行业竞争尤其激烈。
老板薛师傅介绍,为了抢购好的海鲜,一般凌晨3点就得去城阳批发市场候货。
“货好价便宜,本地人比较挑”。
为了抢客源,一般摊主还提供“增值服务”。
现场屠宰好鱼腹,让顾客少动手,回家洗净后即可下锅蒸熟开吃。
“现在不求赚钱多少,管个本钱就卖”。
因为气温持续走高,海鲜市场储存时间变短,需要短时间内销售完毕,隔天过夜的海鲜降价快,有时候保本都很困难。
通过外部包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海鲜,都是远洋捕捞的海货,它也是当下比较热销的海货,因为是休渔期,本地捕捞的海货几乎没有。
图为:新鲜的舌头鱼,零售价22块钱一斤。
如果要得多价格还可以商量。
舌头鱼的名字很多,也叫踏板鱼、牛舌鱼,鳎目鱼等。
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跟它体型相似的龙利鱼,崂山“银”把大舌头鱼叫卷鳝,海洋渔业专家叫其半滑舌鳎。
在青岛的酒席上,如果能上一条2斤以上的卷鳝,说明主人对这顿饭诚意十足,贵宾规格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