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织布,是纺织品布料的一种。
历史悠久,并且这种编织方法在我国纺织品的历史中早已被采用。
如我国的朝阳格子彩色面料品种。
有色织布具有许多非常传统的图案,例如“牧羊人风格”,“千鸟格”等等。
色织布在古代被称为补丁布,是平纹棉布之后的发展。
各种彩色纱线的经纱和纬纱交替编织成不同形式的条子或格子棉布。
黑白条纹称为“五里”。
黑白格子图案称为“文火”。
黑白网格图案也称为“城域”,中间编织有五色纱线。
1958年新疆于阗的屋于来克的南北朝(420年-589年)遗址中出土一块商人装物用的搭连布,用本色和蓝色棉纱织成方格纹,经密为25根/厘米,纬密为12根/厘米。
而当时海南岛黎族的棉布是“间以五彩”的。
说明中国少数民族当时生产的色纱与本色纱相间织成条纹或格子纹的色织布极为普遍。
为了增添色彩,还采用丝与棉纱交织的办法来生产提花织物。
如1960年吐鲁番阿斯塔那 6世纪古墓中出土的几何纹锦,用本色棉纱和蓝色丝线交织几何纹提花布。
色织布先对纱线进行染色,然后使用有色纱线进行织布的工艺,风格较为独特。
全色织:经线和纬线中都有染色或部分染色的纱线(或面料中有几根色纱与白纱交织)。
这次参观“驼铃声响艺术展”,看到的一块色织布,是千年前的织物,不仅图案清晰,颜色也还是很艳丽的。
红色有深余烬红、曙红;黄色有苍黄;绿色有咸菜绿;褐色有茶褐和鹰背褐。
由这几种颜色的纱线织出的格子图案。
整体看,以曙红色为主,深余烬红、苍黄、咸菜绿色的格子穿插其中。
当然,这些是现在眼见的颜色做出的分析,毕竟时光过去了千年,颜色显得还是黯淡了一些。
当年应该更为鲜艳。
布料从残片边缘来看,应该是毛织品。
能保存如此完好实属不易。
那个年代是没有现代机器和化学染色技术的。
全凭的是手工植物染色技艺。
有些喷子们一直在说传统植物染如何色牢度不好,掉色。
在这个文物面前,该如何说?以这块布料来看,色彩是丰富且协调的,可见古人的审美有多好。
染料分析来说,可能性最大的是红色的茜草,黄色的荩草及蓝草的蓝靛,褐色的皂斗等。
后续还会继续将本次展览中的纺织品文物做进一步赏析,敬请期待!染匠黄荣华2024年五月十日于宋庄国染馆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随手点赞,你的每一个“点赞”,我都当成了动力!欲学习传统天然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的专业培训班!本期五月15日至20日在武汉御染家举办。
报名即将截止,欲报从速!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转发朋友圈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一码不扫,何以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