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厕建管提升外部美观提升服务水平、升级内部设施许多公厕正悄然发生变化 ……“小厕所”改出文明“新时尚”助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快来感受它们升级后的“风姿”吧“厕所”变“驿站”成为幸福应用新场景通过市场化、商业化逻辑的植入,传统的便民设施被打造成为了成都的公厕新经济应用场景。
这个带显示屏的移动公厕,名叫“轻松驿站”。
它由公共卫生间、自动售货机和共享充电设施等部分组成。
驿站的屏幕上会显示卫生间的使用状态、温度湿度以及天气情况,站内还设有共享充电宝和可以扫码获取的纸巾。
一个“驿站”含有四个独立卫生间,卫生间内装有助力扶手和报警按钮,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
最先进的技术用在最易被忽视的细节里“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就去它的公厕看看。
”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都对公厕传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进一步升级。
在最基本的多功能组合以外。
“驿站”简洁流畅的造型下,藏着智能化设施设备和智慧化的管理系统。
据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轻松驿站”采用了真空抽吸技术,该技术一直在飞机高铁潜艇等领域广泛应用,如今却来到了市民身边。
在微生物降解、空气抑菌等多种技术的帮助下,“轻松驿站”规避了传统厕所的臭气难题和“邻避效应”困扰,“泡沫微水冲技术还实现入厕用水量减半。
”像这样的智慧移动公厕,高新区已经有50座了。
“小公厕”连着“大民生”成都公厕密度再提升如何有效解决群众找厕、入厕难题?成都又一次给出漂亮的答卷。
天府三街地铁A口“轻松驿站”的保洁员表示,这里“如厕人数最多时达1000人/天,平均600人/天。
”据了解,成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旧城更新和新区建设,一边加大公厕公建配套力度;一边新建移动公厕,提升公厕密度。
鼓励社会公厕加入“厕所联盟”,盘活厕所存量,最大限度解决人民群众如厕难的问题。
目前,成都已有约1000个公厕加入“厕所联盟”,有效提升了中心城区公厕的密度。
今年以来,成都市完成新建环卫公厕64座,改造环卫公厕57座,配套建设环卫工人作息房53座。
设计美观、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科技赋能成都的城市公厕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文明综合 成都高新生态环境城管局成都日报锦观成都发布编辑 | 李欣蔚扫码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