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央行并非只有“放水”这一招数。
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抑或是“收水”,而非“放水”。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政策意图?在借债方面有着长久历史的央行,借券操作又意欲如何,7月1号时,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借债”到底是怎样一回事?这次央行债务的借债方面主要是指,央行在借债方面的操作主要是分为两类:正回购和逆回购。
正回购就是央行将所持有的国债卖出,同时签署协议,将所售出的国债,在约定的时间再买回来。
央行是在进行正回购的操作,意味着“卖出债”。
反之就是逆回购,就是央行买入债券,并签署协议,在未来的某一时点再卖出。
而央行正在进行逆回购的操作,则意味着“买进债”。
在债券市场中,央行的这两种操作,称之为债券转融通。
那么央行的这次操作,其实可以对应到股市中的转融通,转融通是指证券公司在证券融资融券业务中,为了满足做多需求,同时解决市场做空的问题,向其他证券公司借入证券,然后再转借出去,实现融资交易。
就如上文所述的央行,先是卖出债券,过后再买入同一债券,这就实现了债券的转融通,它和股市中的转融通有着相同的意图。
所以央行的这次操作,其实也有着“放水”的性质。
但是国债市场不同于股市市场,国债的基本面是比较稳健的。
央行进行国债转融通,对国债的价格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
这是因为央行向市场释放的债券,由于央行在市场上抛出债券,导致国债的供给量增加,既然是供给量增加,那么在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就会降低。
国债的利率和价格是相反的关系,随着价格的降低,那么国债的利率就会上升,而央行就是为了抑制国债的价格,才进行的国债借入的操作。
那么这次央行开展国债借入的操作,又是怎样的意图呢?7月1日的这一日,正好是国有的7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三季度的存款利率调整的日子。
在这一天,各大银行对存款利率的下调,将会使银行融资成本的降低,提高银行的盈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
这就相当于“放水”了,央行在这方面的操作,其实是“借力”银行的降息,奠定降息的基础。
在这方面的利好,成为了市场的主要部分,国债收益率的降低,成为了市场向好的信号。
等到国债回暖后,就可以抛售央行持有的国债,这样一来,市场上就会产生大量的资金,如果央行的这一操作是真正的“放水”。
那么市场上的资金就会趋于泛滥,甚至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产生冲击的作用,影响到收益率方面。
那么这次借债,虽然是抑制国债,降低国债的利率,但是对于市场来说,却是“放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央行的这次操作其实可以看作“放水”,但是要转而看一下国债这方面。
国债在长期方面,可能会造成一定风险性和波动,而央行为了抑制风险,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国债的价格有大的波动,避免国债出现的长期现象,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国债的价格若出现大的波动,可能会引起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债的一些风险暴露出来,可能会影响到各国央行,甚至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
那么这就是央行进行借债的原因,进行借债的操作,其实还带有“放水”的性质,央行的这一操作所产生的影响,对经济方面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小。
但是如果一直“放水”的话,对经济方面产生的影响可能会较大,会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社会各阶层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
所以央行在这方面借入国债,所产生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起到一定的“稳定器”的作用。
“收水”举措再一次出现。
7月8日,央行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进行临时正回购或逆回购操作。
对于这一操作的目的,其实与7月1日所进行的操作相同,进行回购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回归合理区间等。
国债和利率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关系,国债的收益率增加,利率就会降低,国债收益率降低,利率就增加。
利率和经济的增长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联,利率降低则增强经济增长,利率的增加则抑制经济增长。
国债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的现状,同时也反映出未来经济的走向。
如果债券的收益率和利率之间出现背离的情况,就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不确定性和非常大的波动性。
债券的收益率和利率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震荡,对于经济的增长来说,其实影响度相对较小,但是债券收益率若是出现较大的波动,反映出经济方面的不稳定,可能还是要小心一些。
国债和利率反映在经济层面上,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若国债收益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到市场的稳定性。
所以对于国债收益率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市场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维护和平衡。
对于当前的经济而言,其实面临非常大的增长压力,但是物价方面却始终没有上涨。
现阶段虽然处于通货膨胀阶段,但是仍然有一些因素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从当前的经济上来看,央行面临一定的“放水”的压力,虽然物价方面还处于低迷状态,但是经济方面确实有增长放缓的趋势。
本来在经济方面,应该是处于低迷状态,同时物价在降的情况下,市场也会非常安宁的。
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比较特殊,物价方面的低迷和经济的低迷,都是造成经济不稳定的因素,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央行需要将这些因子进行平衡。
所以央行若是“放水”的话,可能会在某一个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经济受损。
但若是“收水”的话,可能又会导致出现另外一方面的波动。
所以在这方面来说,央行操作的非常小心,可能会根据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还会进行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应变。
从今年的二季度来看,流动性方面相对比较宽松,资金的利率等回到合理的区间,这也将为未来的经济方面增长提供一定的空间。
在当前经济形势的背景下,流动性方面已经发生变化,央行所采取的措施,也是为了防止出现流动性紧张的问题,给市场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央行“收水”是希望市场走出低迷?对于这次央行“收水”的操作,现在的经济增长压力很大,市场方面的信心并不足,现有的经济面临衰退的可能。
央行虽然在进行“收水”的操作,但是也正是因为市场方面处于低迷状态,但其实“收水”方面也有一定的经济方面的指标,作为参照物。
美国的十年期国债,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导致美国利率上升,资金不断流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元大幅上涨,国债回落。
随着美国国债的回落,刺激中国资本市场。
这项措施也是为了应对金融方面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央行“收水”可能会降低市场的流动性。
国债利率上升,会加大社会融资成本,降低融资的意愿,这或许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也是为了保持当前的市场稳定。
从当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表现并不是很好,更多的是通过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
所以面对当前的经济情况,可以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及时的调整货币政策,适度的“放水”或者“收水”,确保市场稳定。
结语央行“收水”,可能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稳定市场,继续对实体经济进行支持,而不是“放水”,也不是“缩银”,是为了控制风险,确保经济稳定。
在未来的货币政策方面,行政手段还会继续使用,量化的调控也在时刻使用,还有利率的声音,也会继续保持。
央行的这一政策,可能会在未来的复杂形势中作出相关的调整,以应对复杂的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