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古希腊众神之王宙斯为了确定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从世界的两端同时各放出一只鹰相向而飞,两只鹰最终在德尔菲(Delphi)相会。
于是世界中心得以确定,德尔菲也因此有了一个雅号——“世界之脐”。
现代人当然可以对这个神话故事嗤之以鼻,可古希腊人是深信不疑的。
客观来讲,神话虽不是现实,却是现实的映射。
那么问题来了,德尔菲凭什么能获得如此殊荣?地理位置决定有一幅来自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版世界地图很能说明问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最外层是一圈海洋,海洋中间包裹着一整块大陆,大陆中间又包裹着地中海,这块大陆又分为欧罗巴、亚细亚和利比亚三部分,即现在的欧、亚、非三洲。
从希腊半岛向西穿越整个地中海,到达直布罗陀海峡,再往西就是茫茫的大西洋,因此这里被认为是世界西尽头。
而如果往东进入亚洲,穿越伊朗高原后抵达帕米尔高原,这里终年积雪、陡峭难行,被认为是世界东尽头。
至于北边的欧洲腹地是苦寒蛮荒之地,南边的非洲则有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
这么看来,希腊倒真像是在世界的中心。
其实也不怪希腊人会这么想,当时交通条件有限,古人所认知的世界远比真实世界小得多,古希腊人生活在地中海,所认识的世界自然也是在地中海附近。
而德尔菲恰好又处于希腊的中心,它位于希腊半岛中部福基斯地区(Phocis)的帕纳索斯山(Parnassus)中,无论从希腊半岛的哪个地区来此都不会太远,可谓四通八达,因此被自信的古希腊人奉为世界中心一点也不奇怪。
宗教信仰决定现代希腊人信仰的是东正教,但古希腊人信仰的是古希腊多神教。
古希腊诸神中论实力首推宙斯,他是众神之王,主宰天界,是古希腊人最敬畏的神。
但若论人气,那就非阿波罗莫属,他是宙斯与泰坦女神勒托之子,位列奥林波斯十二主神之一,是诸神中典型的“高富帅”。
古希腊的神往往身兼多职,阿波罗既是光明和预言之神,也是音乐和医药之神,还充当消灾解难、远途迁徙的保护神,同时还拥有“远射神”等尊号,到了古希腊后期他还兼职了太阳神。
他生性聪明乐观、活力四射、英雄伟岸、气度不凡,相貌在诸神中最为英俊,兼之多才多艺,不仅广受众多女神欢迎,在民间更是完美男性的象征。
可以想象,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大神会受到何等程度的膜拜,而阿波罗在人间的居所正是德尔菲。
于是当最完美的阿波罗和世界中心结合在一起时便成就了德尔菲,它的名声甚至超过宙斯的奥林匹亚,成为全体古希腊人心目中最崇高的圣域和精神家园,地位堪比后来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
政治地位决定古希腊由于城邦林立,发展出了一些复杂的国际组织,通过同盟的形式得以展现。
这些同盟种类繁多,有的有盟主,有的平等合作,有的地域色彩强烈,有的跨地区,有的出于军事目的,有的出于非军事目的,其中有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同盟被称为近邻同盟。
所谓近邻同盟,就是以神庙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同盟组织。
同盟定期举行会议,商讨祭祀、神庙修缮等宗教问题,当然也少不了讨论盟邦之间以及涉外事务。
近邻同盟在古希腊不止一个,但最为著名的就是德尔菲近邻同盟。
近邻同盟表面上看是一个宗教团体,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政治团体,它存在的主要价值是同盟各邦抱团取暖共御外敌,在这个意义上和希腊地区大多数的政治同盟相差不大。
德尔菲近邻同盟一般由12名成员组成,但这12名成员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变动,其范围也大大超出德尔菲的周边地区,事实上许多希腊地区都参加过该同盟大会。
而同盟发挥的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盟国内部,而是远涉希腊各地,希腊世界许多大事都少不了同盟的参与,充分体现了它的泛希腊性。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德尔菲近邻同盟很像是希腊世界的联合国。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古希腊人对德尔菲的崇拜无以复加,就像中国人以为中原是世界中心一样,古希腊人自然也认为德尔菲是世界中心。
当时,每年到德尔菲的访客络绎不绝,他们有的为了游览,有的为了拜神,有的为了算命(求取神谕),有的为了参加四年一度的皮提亚赛会,不少权贵甚至在此一掷千金来表达对神的敬意。
直到今天,德尔菲依然是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7年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果列位有机会去希腊旅游,千万不可错过这“世界之脐”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