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在大连体育中心羽毛球馆,一组五个舱位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里灯火通明,近百名工作人员在和时间赛跑,以最快速度找出新冠病毒的蛛丝马迹。
“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是专业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快速移动实验室。
从11月11日正式投入使用,该实验室已经参与了大连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实验对温度、湿度、气压有严格要求。
大连“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负责人朱保坤说,核酸检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实验人员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还需要保证实验的安全性、科学性。
目前的“猎鹰号”优化了流程,一组五个舱位里包含一个共用的试剂准备区、两个样本处理区和两个核酸扩增分析区。
按照流程先后,呈现从中心向两边分布的形态,使得整个实验室工作更加集成、高效。
11月15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周文婧在认真核对样本。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5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祝蕊在扩增分析区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内进行添加样本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确认样本编号。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操作仪器。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5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周文婧在扩增分析区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5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扩增分析区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将样本加入到核酸提取试剂中。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5日,工作人员在更衣室内换上隔离服,准备进入实验室。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试剂准备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试剂准备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这是11月24日拍摄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外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5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张鑫宇在扩增分析区内录入检测数据。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这是11月24日拍摄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外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登记样本试管。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