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习近平1月30日,2024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会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公布了2023年度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成效突出单位,天府农博园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优秀农业科技园区称号,并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园区代表交流发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指导下,2022年3月,天府农博园全域纳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园区坚持以“数字赋能、科技引领”为产业发展策略之一,瞄准“农业+科技”,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
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 天府农博园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园区规划面积113k㎡,规划布局天府农博岛、农博•兴义镇、文博•宝墩镇、渔博•安西镇三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
园区采取“省市区共建、市州联建、市场化主导”运行机制,按照“田间地头办农博”的理念,构建“室内展馆+室外展场+林盘展区+大田展区”博览空间,打造“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
园区遵循“不损害农民利益、不挤占农村资源、不破坏农业本底、不亏待市场主体”的理念,大力发展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
2023年天府农博园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建设乡村创新创业研发平台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出发点,建成中农大产研院、天府新谷农博孵化园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共18个,其中创新平台16个、市级以上创业平台2个。
·中农大产研院·天府新谷农博孵化园跨界融合,发展壮大现代乡村产业集群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建圈强链,突出“农业+科技”,吸引科技型头部企业跨界乡村,发展以乡村为场景的现代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人、地、货”与城市“人才、资金、市场”双向链接、融合共生,建成新希望智慧养殖基地、五八科技农业全国总部等科技农业示范基地10余个,天府农博园先后荣获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五八科技农业全国总部·新希望智慧养殖基地人才引育,打造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围绕产教融合,以教促产,根据现代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先后举办农科培训、技能提升主题班230余期,高企专题培训5场,邀请“科创中国”、中农大产研院、中化MAP技术服务中心等专家团队进行农业科技指导,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
·乡村振兴研究院数字人才培训·中化MAP技术服务中心特色亮点中农大产研院2020年9月,中国农大、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新津区共同签订四方合作协议,共建四川成都中国农大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落户天府农博园,打造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辐射西南、影响全国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与人才优势,致力于农业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落地,在现代生物育种、食品营养健康、中餐工业化、农产品绿色加工及乡村振兴与政策研究等领域,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各类相关技术研发、“三农”人才培育、学术交流、决策咨询服务及科技成果。
·中农大产研院天府农博园智慧农业平台坚持“建好田、种好田、守好田”,在3000亩大田展区开展智能灌溉、农业管理系统等试验,围绕耕、种、管、收等环节,实现大田环境和作物生长数据“全面感知”、农业大数据“智慧决策”、田间智能管控和农机“智能执行”。
目前,已应用新装备30余台套,新技术50余项,共引育水稻、玉米等优良新品种500余个,自育品种获全国优质稻品鉴金奖。
·天府农博园智慧农业平台58科技农业全国总部基地引入头部企业58集团,健全现代科技农业全产业链条。
以“新流量+新农业”模式,按照“总部+基地”产业布局,引进先进水果品种、育苗体系、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整合58产业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现代科技农业全产业链条。
项目一期已建成高标准脱毒组培及病毒检测实验室、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中心、蓝莓种植示范区等,在全国建立蒙自海升蓝莓基地,威宁、昭通苹果基地,西安杨凌大樱桃苗圃基地,年产值约2亿元;项目二期总投资1亿元,建设五八好果“引、育、种、选、销”全产业链。
·五八农业农业科技博览按照“田间地头办农博”理念,依托“室内展馆+室外展场+林盘展区+大田展区”博览空间,先后举办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活动 、神农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中国预制川菜产业链峰会等各类国家省级展会论坛100余次,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智慧农机、智慧农业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模式,接待观众游客300万人次,形成了“以产兴会、以会促产”的科技农业良好发展生态。
·2022年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活动下一步,天府农博园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指示精神,聚焦平台搭建、产业孵化、内培外引三个方面,全面加快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