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剑神西门吹雪和白云城主叶孤城相约在紫禁之巅决斗。
两位大侠立于屋顶之上,夜色寒凉如水,衣袂飘飞,刀光剑影……武侠小说中屋顶是一个氛围感爆棚的地方,打架啊,一人对月独酌啊,都是好去处。
古建筑的屋顶就是有魔力的,让普普通通的情节,染上不一样的意境和氛围。
明 山西解州关帝庙崇宁殿01中国建筑物之冠冕:屋顶的发展中国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构造方法一般是筑土台为基础,在台上安石础立木柱,之后在柱上横向安置梁架,梁架上架檩,檩上再架椽,构成整个梁柱系统,一般是呈人字形结构的骨架。
骨架建成之后在其上架屋顶。
整体一般由台基、构架和屋顶三部分组成,俗称“三段式”,而其中又以大屋顶最为典型,所以世人习惯称中国古建筑为大屋顶建筑。
金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中“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即以鸟的飞势来形容飞檐的灵动之美。
梁思成更将中国古建筑屋顶誉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认为“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
宋 山西晋城北吉祥寺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唐 山西运城广仁王庙大殿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唐-清 万荣东岳庙飞云楼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脊兽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
它们按类别分为“仙人”、跑兽、垂兽及吞脊兽——合称“脊兽”。
明 湖北武当山玉虚宫脊兽宋代以后,开始大量采用琉璃瓦,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
脊兽则由瓦制成,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qiàng jǐ)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
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
元 飞檐翘角多奇兽(套兽)首都博物馆藏 明北京城墙遗址出土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02屋顶都长什么样?我国古代建筑屋顶大部分属坡屋顶的范畴。
与平屋顶比,其优在排水迅速、不易积水,所以一般不会形成渗漏并影响下部结构。
正如《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輈人》中记载的: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
各种坡屋顶类型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基本形成,到宋代更为完备。
在《营造法式》中就记录了四阿顶、厦两头造(九脊殿)、不厦两头造和斗尖(撮尖)四种主要形式的屋顶。
古建筑屋顶图解一览到了明清时期,古建筑屋顶的类型更为多样。
古建筑行业习惯将官式建筑分为正式与杂式。
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是正式建筑屋顶的四种基本型。
庑殿、歇山可以做成重檐建筑,歇山、悬山和硬山建筑可以区分为带有正脊和不带正脊(卷棚)做法。
正式建筑正式建筑屋顶就形成了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卷棚歇山、起脊悬山、卷棚悬山、起脊硬山、卷棚硬山九个依次降低的等级,构成了正式建筑屋顶严格的等级序列。
等级序列庑殿顶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
单檐的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条脊,所以又称为五脊殿。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它比歇山顶出现得早,后来成为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形式。
现存的古建筑中,如故宫太和殿、长陵祾恩殿即是此种殿顶。
庑殿顶示意图唐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单檐庑殿顶辽金 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 单檐庑殿顶明 北京长陵陵恩殿 重檐庑殿顶明清 北京故宫太和殿 重檐庑殿顶歇山顶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故称为九脊殿。
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综合型,它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
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
现存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为最早。
歇山顶示意图唐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单檐歇山顶五代 山西平顺县天台庵 单檐歇山顶宋 山西太原市晋祠圣母殿 重檐歇山顶隋-清 河北正定县隆兴寺摩尼殿悬山顶悬山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
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
悬山顶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用在民间建筑中的情况比较多,当然也不仅用于民间建筑。
在规格上次于庑殿和歇山。
悬山顶示意图五代-清 山西平顺 龙门寺西配殿(最早)明 北京先农坛宰牲亭 重檐悬山顶硬山顶是双坡屋顶形式的一种,山墙同屋面平齐,也有略微高出屋面者。
两坡相交处有屋脊。
硬山顶清 沈阳故宫关雎宫卷棚顶卷棚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没有正脊,屋顶呈弧形。
可以说卷棚顶是歇山、悬山、硬山的变形。
卷棚顶出现较晚,明清时开始普遍使用。
因为这种屋顶线条流畅、风格平缓,所以多用于园林建筑。
但也有例外,承德避暑山庄就把宫殿区的建筑都安上了卷棚顶,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协调。
卷棚顶示意图清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杂式建筑除了正式建筑,也有杂式建筑。
凡是平面不是长方形,屋顶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四种基本型之外的均属于杂式建筑范畴。
杂式建筑屋顶的类型有攒尖、盔顶、盝顶、圆顶、平台屋顶、单坡顶、扇面顶等形式。
攒尖顶包括圆攒尖,四角攒尖,三角攒尖及八角攒尖等 。
攒尖顶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如塔、亭、阁等。
特点是屋顶较陡,无正脊,只有数条垂脊交于顶部,在上面覆盖一个宝顶。
一般以单檐为多,两重檐已少见,三重檐的极少见。
攒尖顶最早见于北魏石窟的雕刻,实物较早的有北魏嵩岳寺塔、隋代的神通寺四门塔等。
攒尖顶示意图明清 北京天坛祈年殿(重檐圆形攒尖顶)明清 北京天坛皇穹宇(单檐圆形攒尖顶)隋 山东济南四门塔(单檐方形攒尖顶)组合式另外还有一种组合屋顶,由于建筑平面较为复杂,从而引起了屋顶的变化。
从形态构成来看,主要是在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基本型的基础上,通过人字坡、围护和端部结束形式的穿插组合,形成组合型屋顶。
像抱厦、勾连搭及L形、工字形、十字形、万字形顶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清(复原) 甘肃夏河拉卜楞寺经堂明清 北京故宫午门清 四川自贡西秦会馆03屋顶装饰有什么?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装饰主要是通过屋面就是建筑屋顶的表面,是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了屋顶的较大面积,或者说屋面是屋顶中面积最大的一部分。
屋顶构件-屋脊提到屋顶,绕不开的部分肯定就是屋脊了。
首先是正脊,这是处于建筑屋顶最高处的一条脊,它是由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
由建筑正立面看,正脊是一条横走向的线。
一般来说,在一座建筑物的各条脊中,所以也称为“大脊”。
北宋 山西介休祆神楼正脊脊刹(正脊中间的装饰)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中,其屋顶正脊上往往设有各色装饰。
除了常见的正脊两端的吻和正脊中心的宝顶外,在正脊的前后两个立面上,还会雕饰或塑有花、草或龙等。
各类屋脊(以重檐歇山顶为例)接下来就是垂脊了,在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
而在歇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和戗脊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
垂脊都是沿着山面的博风板走势下垂。
在歇山顶建筑中,垂脊的下方从博风板尾处开始至套兽间的脊,叫做“戗脊”。
各种屋脊在屋顶位置示意图屋顶构件-屋檐在带有屋脊的建筑中,屋檐伸出梁架之外的部分,叫做“出檐”。
另外在建筑屋檐的下檐端,有一个突出的兽头,套在角梁套兽榫上,防止梁头被雨水侵蚀,这个兽头就称为“套兽”。
金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值得注意的是,屋面近檐处往往会有与上部不一样的色彩,比如屋面大部分是绿色,屋檐处却是一道横的黄色带,这样的色带就称作“剪边”。
它是由于屋面使用了不同的颜色的铺瓦而产生的效果,它丰富了屋面的色彩。
北宋 山西大同晋祠圣母殿(屋檐绿色部分为剪边)屋脊装饰当然,屋脊也不会只是干巴巴的一条,上面也是有各种装饰的,首先就是鸱吻,这种装饰在古代建筑中有严格的等级之分,装饰的样式是身份的象征。
鸱吻的位置在正脊上,在诸条屋脊中,凡前后两屋面相交而成的屋脊因为与房屋的正面平行因此称“正脊”,在正脊左右两端的就是鸱吻啦。
明 山西介休城隍庙鸱吻鸱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唐代之前被称为鸱尾,后世的文献记载中也有鸱吻、螭吻、蚩吻等名称出现。
传说龙生九子,鸱吻是其中之一,龙生于水,飞于天,人们把它放在屋脊上,除了用作建筑装饰物,也有防火的寓意。
鸱吻一般是用琉璃做成的,琉璃为防火材料,不易引起火灾。
鸱吻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它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图腾的崇拜、对社会等级和礼制的重视。
南北朝 山西省忻州市九原岗壁画门楼图中的鸱吻其实在汉代受楚人崇火、尊凤、尚赤的影响,屋顶盛行以凤和鸟为饰品。
不过据《营造法式》记载: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于屋,以厌火样。
这个时候,鸱尾才代替火凤,坐上了正脊两端的位置。
唐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鸱尾到了隋唐,出现了类似鱼的鸱吻。
从隋代李静训墓石棺屋盖可以看出鸱吻已经做了鳍状处理;唐昭陵献殿鸱吻,鳍状纹路清晰,并且在侧面有了鱼鳞状。
到宋代,画中所见的脊饰已开始转变,除鸱尾外,还出现了张开大口咬住屋脊的龙与螭,因而称为“龙吻”。
北宋 山西介休祆神楼鸱吻除了鸱吻,屋脊还会有火珠、兽头、嫔伽、蹲兽、套兽等装饰。
常见的宋代屋面饰件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总的说以黄色最为尊贵,其下依次为: 赤、绿、青、蓝、黑、灰。
宫殿一般用金、黄、赤等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明 山西介休城隍庙琉璃构件(绿色为主)琉璃瓦是宫殿屋顶的主要用材,它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
到了清代则正式规定黄色琉璃瓦为色彩主尊,只能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
清 北京故宫太和殿琉璃脊兽(黄色)依次排列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可以用黄色琉璃瓦,一些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
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它们只能按等级用黄绿混合色、绿色、绿灰混合色等。
元-清 山西晋城史村东岳庙玉皇殿(混合色)旧时北京民居灰压压一片,唯独皇城金碧辉煌,这也是封建政治等级原则的集中体现。
琉璃瓦的使用,遂成为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