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墙“女墙”,是旧时城墙上筑起的城垛,在城墙上起护栏和瞭望的作用。
可是,城墙上筑起的城垛为何称“女墙”呢?东汉末年刘熙《释名·释宫室》记载:“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
”就是说,城墙上的垛子,一个名字叫睥睨(仿照女子睥睨之态),一个名字叫女墙,古代女子地位卑微,男子地位高大,高大的城墙和城垛相比,就像男子地位高大和女子地位卑小一样。
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上也有:“(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的解释。
初时,城墙上面迎敌的一面或是对内的一面垛墙,无论是矮墙或是齿状的矮墙均称“女墙”,随着城墙防御设施逐步的完善,人们习惯将城墙上对内一面矮墙称为“女墙”,而将城墙上迎敌一面齿状墙称为“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