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交通设施的发展,开私家车的多了,坐地铁的多了,你还记得曾经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无轨电车吗?今天就来一起回顾25路电车的历史,以及25路沿线的重要地标,看看你还能找到小时候的足迹吗?25路电车微历史1958年1960年代25路配车为SKD644型单机无轨电车11月1日,25路电车开行,自广东路外滩至军工路。
该线通宵运营,夜间由公共汽车代行。
1959年公交手册:25路电车线站票价表1960年地图:延安东路外滩25路和71路接头处1963年25路南延至十六铺。
1963年地图:十六铺25路终点1974年手册:25路电车信息表1977年配合22、27、28路等一系列线路调整,25路调整至东新桥。
1984年,25路电车往东新桥方向,行驶在浙江中路南京东路口,配车为SKD663型(John Scragg 摄)1980年“手册”:25路电车信息表1979年8月,25路夜宵车正名为317路,自十六铺至军工路,线长11.237公里。
行驶在外滩中山东一路的317路夜宵线,配车SWB6107PHEV10(李凯 提供)1985年1980年代,修理中的25路电车,配车为SK561型25路往军工路方向改走广东路、福建路、北京东路、河南中路、河南北路、天潼路。
1988年因延安东路隧道通车,切断福建路南北交通,25路缩线至闵行路(峨嵋路近天潼路)。
1990年地图:25路电车闵行路终点1990年公交手册:25路电车信息表1990年7月17日,25路缩线至汉阳路桥。
后调整至余杭路(东余杭路近梧州路)。
1995年地图:25路电车余杭路终点1995年90年代25路配车SK561G型电车(同款车型)1999年2001年12月,行驶在河南北路海宁路口的25路电车,配车SK5115GP-3型(朱达艺 提供)25路西端延伸至南崇明路。
往南崇明路方向:自军工路起循原线至唐山路、新建路、周家嘴路、海宁路、四川北路至南崇明路;往军工路方向:南崇明路、崇明支路、天潼路、河南北路、海宁路、周家嘴路、梧州路、汉阳路,循原线至军工路。
2005年平凉路军工路终点的25路配车SWB5105KGP-3型因四川北路停驶电车,25路终点站由南崇明路调整至乍浦路北苏州路(乍浦路桥),后又恢复原位。
25路,配车HZGWG100G型2018年2018年行驶在梧州路上的25路,配车JNP6120BEV1型25路电车沿线地标波阳公园1980年代波阳公园内景位于波阳路200号。
1931年筹建,1940年代转为苗地,1951年改建成公园,并在1952年5月开放,面积0.9公顷。
1976年重建后于次年重新开放。
园小中见大,沿墙环路外侧有乔灌木丛,内侧草坪荷池,以直径4米以上的黄杨球迎客,衬以桂花林、玉兰园、雪松林、茶花园,草坪占具公园的三分之一,其西北隅有荷池,曲廊供人小憩,环形石径,多栽香樟,花木葱翠。
园内还植有以八仙花为主的各类耐阴地被植物2000余平方米,形成耐阴地被植物为特色的植物群落。
沪东工人文化宫简称“东宫”,位于平凉路1500号。
1957年2月由市工会联合会拨款250万元建造,1958年10月1日落成开放,建有《迎接上海解放》的群体塑像、花园、露天舞台、溜冰场、剧场、展览厅、图书馆、文娱厅、弹子房、儿童游乐场及900平方米的地下游艺场。
并有餐厅、招待所、商场等服务设施。
1999年8月改建,2001年7月3日改建竣工。
改建后该宫建筑面积增加到2.8万平方米。
具有影视演出、会务展览、商务办公、教育培训、艺术活动、健身健美、文化娱乐、餐饮宾馆等8大功能。
迄今仍为本市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之一。
东宫八埭头区片地名。
位于杨浦区平凉路、通北路交会处附近一带。
清末建八埭(吴方言“排”之意)砖木结构里弄房屋后,始有八埭头之称。
1912年后,陆续建成一批旧式里弄,人气渐足,繁华日盛,以通北路、平凉路交会处为中心,东到许昌路、南近杨树浦路、西至景星路、北迄惠民路,“八埭头”之名不胫而走,成为当地妇孺皆知的商业街市。
拆迁中的八埭头下海庙下海庙门前旧影位于昆明路73号。
曾称夏海庙、义王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2006年1月,虹口区政府公布下海庙为区级文保单位。
今日下海庙山门澄衷高级中学昔日澄衷蒙学堂位于东余杭路800号(老校门在唐山路417号)。
初名澄衷蒙学堂,又称澄衷学堂。
1900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任校长。
1903年增设中学二级。
1928年改名为私立澄衷中学。
1956年改为市立,更名为上海市五十八中学。
1959年被定为区重点中学。
1985年恢复澄衷中学校名。
2003年学校更名澄衷高级中学。
胡适、竺可桢、陆俨少等都曾就读于澄衷。
位于唐山路的澄衷老校门春阳里位于东余杭路211弄。
原房屋建造于1930年代,被列入虹口区历史风貌保护街坊,是典型的上海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多为二层,部分带三层阁楼。
2017年起更新改造,外部保留建筑历史风貌,内部解决房屋安全问题,并实现每户厨卫独用,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作为风貌保护街坊,城市肌理得到有效保护。
电灯桥堍春阳里一角1933老场坊1930年代的“杀牛公司”位于沙泾路10号。
现称1933老场坊。
前身是工部局宰牲场,俗称“杀牛公司”,建于1933年,1949年后曾为肉联厂、生化厂等使用,主要建筑由4幢4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围着中间的圆柱体大楼组成,建筑之间由26座廊桥相连。
如今的1933老场坊为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这座历经70多年的历史文化瑰宝如今以其独特的历史建筑特色成为集办公、零售、餐饮、旅游休闲、会所、文化演艺、时尚发布、会展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时尚地标。
今日1933老场坊建筑风貌依旧七浦路服饰特色街正从七浦路转入河南北路的25路,配车SWB5105KGP-3型(陈寒松 提供)闻名全市的服饰特色街,起于江西北路,止于浙江北路。
90年代中期开始兴盛,当时的市场以山西北路与七浦路交界处最为兴盛。
沿街都是老式房子,道路狭小,整日拥挤不堪。
2001年,新七浦开张营业,七浦路进入了商场时代,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中低档服装批发市场。
随着电商兴起,七浦路原有的优势在不断流失。
河滨大楼河滨公寓旧影位于北苏州路400号,1935年竣工。
整栋大楼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东靠江西北路,西靠河南北路,南沿苏州河边的北苏州路,北临南天潼路,呈“S”形平面,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建筑规模最大的公寓大楼。
典型的“亲水”公寓大楼,沿苏州河北岸一线,杨柳依依,婆娑嫩绿。
西近福建路桥、东距四川路桥不远。
两桥像飘逸的玉带卷过苏州河。
四川路桥头是邮政总局绿色的钟楼,风景极佳。
新亚大酒店新亚大酒店旧影位于天潼路422号(四川北路口西北转角)1934年1月开业。
主楼占地1733平方米,副楼1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9万平方米。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采用竖线条装饰,外墙下为棕色剁斧面,上为棕色面砖,顶层为塔楼。
底层设餐厅,2—7层为旅馆客房,共300余间,8楼为露天花园,1949年后将8楼平台加顶改建为餐厅。
“新亚”是上海最早由中国人自己集资、自行设计、自己兴建和管理的大型综合饭店,在东南亚、港澳及闽粤一带享有盛誉。
今日锦江都城经典新亚外滩酒店邮政总局邮政总局旧影位于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276号。
1922年动工,1924年建成的邮政总局大楼,外观为英国古典主义风格,东、南两个主立面有上下贯通三层的科林斯式立柱,转角处结合16世纪流行的意大利巴洛克式钟楼,辅以水磨外墙,北侧临天潼路一面配以机红砖墙,矗立在四川路桥北堍西侧。
钟楼两边基座原围有塑像群,南面正中为信使,戴帽、手执带和棒、脚生翅,左右为爱神,执笔和书信,旁有一地球,寓意邮政为人们沟通情愫;北面一组也是三人,手执火车头、轮船铁锚和通信电缆。
大楼东部2层有一营业厅,地面以白黑二色六角马赛克铺就,面积达960平方米,为全市之最。
2006年1月,上海邮政博物馆在楼内开馆。
资料:上海市测绘院·图溯上海编辑:周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