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武汉城市圈剪纸作品征集大赛结果揭晓,共115件作品获奖。
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了不起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用心守护、薪火相传,一刀一剪弘扬剪纸文化。
今天,长江网与你一起阅读圈内非遗文化传承人传承剪纸文化的故事。
■剪纸远播海外露绝技收获“洋粉丝”“动物剪纸要变化,把握神态不能差。
只剪一个不好看,要用花草衬托它。
”从艺近50年,沈松柏总结的许多剪纸口诀,让学生更易把握剪纸神形。
沈松柏剪纸作品《黄鹤归来》。
沈松柏是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武汉剪纸”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的任务是把这门技艺保存好,通过学校传播出去。
”退休后,沈松柏经常到小学传承剪纸文化,走进回民小学、广埠屯小学、知音小学、长港路小学等,为培养下一代非遗传承人一直努力着。
剪纸传承不止于课堂教学,还要有文化交流。
2005年,他赴韩国青州参加国际艺术展,表演“蒙眼剪纸”技艺,让外国人惊讶不已。
只见他蒙上眼睛,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纸屑飞落间,一朵美丽的桃花就“绽放”在人们眼前……这一画面经当地电视台报道后,多名汉城大学的学生慕名前来求签名和合影,沈松柏因此也收获了一批“洋粉丝”。
“中国剪纸历史悠久,不仅要在这一代人中传承,也需下一代努力。
”沈松柏说,作为传承人,责任重大,培养下一代传承人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年轻人“接棒”非遗文化,让剪纸走得更长远“剪纸是我多年的热爱,我的心愿是将这门技艺完好地传承下去。
”黄陂区“雕刻剪纸”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魏松山说。
第二届武汉城市圈剪纸作品征集大赛结果出炉,由他指导的团队——武汉市黄陂区李集小学剪纸坊,获得了“优秀团队奖”,比起获奖的喜悦,令他更高兴的是“剪纸”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被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
李集小学剪纸坊内,学生正在学习雕花剪纸技艺。
魏松山是武汉市黄陂区李集小学的任课老师,早年因身怀剪纸“绝技”,成了校内的名人。
该校2010年设立“李集小学剪纸坊”后,便返聘已退休的他回校教授学生剪纸技艺。
12年过去了,200多名学生跟随魏松山学习过剪纸,李集小学也因有“剪纸”艺术特色出众,成为黄陂区剪纸特色学校中,唯一一所荣获“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的学校。
近来,学校剪纸坊也迎来了不少新面孔,两位“90后”美术老师戴露和倪芳在进入学校任教前,接触剪纸较少,由于两人对教师这个职业十分热爱,加上深厚的美术功底,学起剪纸来也是游刃有余。
“只有年轻人接棒传承非遗文化,才能让剪纸走得更长远。
”魏松山说。
■带剪纸走向世界培养下一代传人是她毕生追求28年来,走进鄂州市的大、中、小学,社区、农村,做剪纸文化的传播者,甚至将剪纸文化远传海外。
她就是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鄂州市雕花剪纸研究会会长、“鄂州雕花剪纸”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曹小琴。
曹小琴剪纸作品《虎报平安》。
2017年,曹小琴受邀赴老挝国立美术学院和老挝国立大学跨国交流剪纸艺术,她将当地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组织教学。
在教学之余,她策划剪纸展,让老挝国立美术学院30位学生创作的240幅剪纸作品大放光彩,当地国家美术司司长、资源能源部部长、国家旅游部部长也特来观展。
2021年,曹小琴担任《鄂州雕花剪纸艺术》主编,该书特设鄂州儿童剪纸板块,收录了近百幅儿童剪纸作品,皆由学生原创。
“创新传承鄂州雕花剪纸,培养下一代剪纸传承人是我此生的追求。
”曹小琴说。
■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剪纸教学方法“孝感雕花剪纸”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丽芳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跟随时代步伐,从“教师主导”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剪纸教学上推陈出新。
管丽芳剪纸作品《孝感新貌》。
2012年至今,管丽芳在孝感市孝南区实验小学开展剪纸教学工作。
她总结说:“当代家长要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孝感雕花剪纸蕴含宝贵精神财富,与当地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有着极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近年来,不少武汉大学生慕名到她家里请教剪纸技艺,与大学生一交流就两个多小时,管丽芳也不觉得累。
“许多青年学生对孝感雕花剪纸兴趣浓厚,我也毫不吝啬地把技艺传授给他们。
希望借年轻人之手,将剪纸永久传承下去。
”管丽芳说。
采写:记者臧诗琴见习记者包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