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订背景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材料之一。
随着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的制造技术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标准的更新有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
二、新旧对比范围上的变化新标准不再局限于特定类型的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扩大了应用范围,涵盖了更多类型的透水路面材料和应用领域。
术语和定义的变化新标准删除了对特定类型的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的描述。
对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的定义更加简明扼要:原料及工艺上,可采用无机或有机胶凝材料和集料经免烧结工艺制成或采用煤矸石、废陶片等经烧结工艺制成的产品;分类上,长度与厚度之比小于等于4的称之为砖,大于4的称之为板。
新标准删除了透水块材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对于尺寸的规定更为通用、更具包容性,不再需要特定的术语来定义。
删除了透水块材侧面的肋、顶面、底面、饰面层、棱边、引角、倒棱等细节特征的术语和定义,这些特征不再是评估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性能的关键因素。
删除了公称尺寸、深加工、实际尺寸、凹凸槽形侧面、规格等冗余的术语和定义,使得新标准更为简洁明了。
分类的的变化分类上新标准只注重产品规格,不再考虑产品原料及制备工艺。
新标准在原标准4个抗折强度的基础上增加了Rƒ5.5和Rƒ6.5两个抗折强度等级。
提高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的抗折性能,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新标准在标记上的改变指出了:对透水路面砖的重要指标为透水系数;透水路面板的重要指标为劈裂抗拉强度。
技术要求的变化新标准根据产品规格更改了产品尺寸偏差要求,将平整度合并到尺寸偏差中;提高了对厚度差及对角线差的技术要求,将产品的尺寸偏差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新标准修改了抗折强度的技术要求,并增加了Rƒ5.5和Rƒ6.5两个抗折强度等级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的变化增加了塞尺及其精度要求。
增加了对透水块材厚度的具体测量方法。
更改了防滑性的检测方法。
检验规则的变化修改了组批原则及取样原则。
产品合格证、堆放和运输的变化增加了混凝土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的养护龄期要求。
附录C:透水系数试验方法的变化测量器具中将分度值为0.1cm的钢直尺更改为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删除了容量筒; 增加了分度值为1g的电子秤。
删除了对试验用水的要求。
2010版中“5min流出的水量”是直接用量筒量取的,2023版规范则是通过称量水的质量结合水的密度计算出水的体积,此法更为严谨,避免了温度条件及目测偏差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