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送给即将步入校园的你,四年时间如何利用?关于选书和读书的书单

发布:2024-09-08 浏览:46

核心提示:本文作者:鹏鹏鸟no1 1、唠嗑再一次和大妈的活动擦肩而过,上周刚更新了每月都更的原创,然后大妈就开了活动,然后用奖品诱惑我……写,还是不写?这,是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要是选择了不写,就没这篇原创了。正如有位值友在活动公告的评论区说的,这次是书单,嗯,其实我也是想这次书单,其实要比月更文章要更轻松一些,因为有些书并不在身边,这次不会上太多书的照片,只是一个书单而已。轻松还是挺重要的,毕竟8月原创写了9000多字,其实写长文挺累的。好了闲磕聊到这里,回到正题。还是不能免俗,面对即将到来的开

本文作者:鹏鹏鸟no1 1、唠嗑再一次和大妈的活动擦肩而过,上周刚更新了每月都更的原创,然后大妈就开了活动,然后用奖品诱惑我……写,还是不写?这,是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要是选择了不写,就没这篇原创了。
正如有位值友在活动公告的评论区说的,这次是书单,嗯,其实我也是想这次书单,其实要比月更文章要更轻松一些,因为有些书并不在身边,这次不会上太多书的照片,只是一个书单而已。
轻松还是挺重要的,毕竟8月原创写了9000多字,其实写长文挺累的。
好了闲磕聊到这里,回到正题。
还是不能免俗,面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季,终究还是书单。
8月的月更中有值友在评论区问我看书和选书的事情,我想试着在写书单的时候将两个事情都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愚见。
书单不会太长,非童书的书单(童书毕竟内容量较少)动辄写二三十本以上就已经是一种不负责任,可以称之为“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没有用,因为这种书单中的内容难以和自身的知识体系衔接起来,只是一种看起来好厉害的欢呼罢了。
因为是开学季,这篇书单假定的读者是即将走进的大学的学弟和学妹们在大学期间遇到的坑我在8月的月更中已经写过了,这次就不写了或者说,选购攻略这种内容,还是等双十一之前写更有意思一点。
2、读书方法首先是关于读书的书,这里只推荐2本。
《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浪·江西人民出版社)对于我而言,《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读晚了,作为一本美国的高中课本,我居然是在大学看的。
在读的时候基本上能感受到自己确实是按照书中所传授的方法在做,从基础阅读,到检视阅读,分析阅读,最后到主题阅读。
是一个层层加码的过程,前三步还在讲述一本书本身,怎样透视一本书在讲什么,对一本书的内容作出评判,对一本书的内容和主干进行抽离和剥分,以及对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都是在看,但是看历史书和看小说,显然方法和手段要有所不同。
跟着《如何阅读一本书》走完前三步就已经算是掌握了一本书的读书方法了,第四步的主题阅读其实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才能有所体会,需要跳出一本书,而是从一个主题开始向外延伸,将多本书搁到一起进行主题阅读,效果非常好,能够提升对于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只是想要达到主题阅读确实需要很多时间投入进去,至于到底值不值得投入,其实看个人,毕竟看书这事,归根结底就一娱乐活动。
和看剧看电影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炉石传说守望先锋魔兽世界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没啥区别。
第二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其实比《如何阅读一本书》要实用性更强,毕竟主题阅读已经很奢侈了,为什么不能轻松点?作者奥野宣之将看书这事放到生活中去,从购书开始(购书清单其实不就是购物车喜+1然后开始等活动么?),然后是读书,记录,检索,作者所提出的笔记法行之有效,有目的地买书,用笔记管理书,做笔记的同时将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衔接,用检索和重读利用书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展示了一种“急功近利”的阅读方法和生活方式。
在内容量上,《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远远不如《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但是优势在于少,精悍,实操性强,毕竟主题阅读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又是那么“急功近利”,毕竟都那么忙,能够直接拿来用的是最好的。
这里值得说一下日系书的特征,像《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种是非常典型的日系生活或者技巧性书籍,可能日系书有些时候显得特别絮叨:“这点破事写本书,这坑人的吧!”,这么说的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个人不读书,日系这类书的优势就在这,将一件事,讲透,说明白,可能会说很多,但是读起来很顺,很贴心。
一本书讲清楚一件事情,远比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宏大,要好的多。
如何阅读一本书(精装)46.9元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読書は1冊のノートにまとめなさい]33.6元3、历史历史这部分,必须推荐二混子《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和《半小时漫画世界史》,我没打错,我是真诚的。
一般的高中教育,历经文理分科以后,文不识理,理不知文已经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情况,看历史说白了就是想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没必要抱着厚如城墙砖头的甲骨文,汗青堂,理想国译丛,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讲谈社中国史,真的意义不大,翻开之后都是汉字,内容看得昏昏欲睡,自己也觉得时间飞逝,何必自己难为自己呢?读读漫画,先对整个历史有个大体的印象,其实挺关键的。
书还不贵,读客的书大妈家基本上都能1.4折入手,还整天有活动。
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作品,比什么都强,如果连奥匈帝国和澳大利亚都分不清楚,非硬啃什么《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那就是难为自己。
各花入各眼,各书入各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半小时漫画》系列可能还是有点浅。
还可以选择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中华书局那版就挺好的,这本书其实是吕思勉先生给当时的高中编的教材,非常实用,结构简单,内容也靠谱,简体横排,中华书局活动的常客,史观等方面也很温和,没有太多史家的感情色彩,是入门很好的一个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吕思勉先生还有一本分成上下两册的《中国通史》,这个中国通史先将整个中国古代的制度变迁搁到一起,然后再讲述朝代更替,质量相当之高,这种单独拿出制度的内容非常值得一看。
提到中国通史就不能不提《国史大纲》,这本书是钱穆先生写给当时大学生的大学通史课本,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我们又不是做研究的,就拿这个当课本看就行了,更不是什么所谓XX岁必读,这种说法其实是对钱穆的一种玷污。
《国史大纲》相较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个人著史的色彩更加浓郁,钱穆先生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全部倾注在《国史大纲》之中,《国史大纲》的前言也是对“为什么学历史?”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之一。
(我觉得另一个回答是马克·布洛赫先生的《为历史学辩护》,凑巧的是两个著作都是二战期间写就的)当然,《国史大纲》的阅读障碍在于,这本书是繁体竖排的。
而且很多时候是活动绝缘体。
《国史大纲》之后就可以接《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史大纲》其实有一个小小的缺陷,就是全书基本上没讲文化,但是钱穆先生写了文化史的补充包,这两本书都是繁体竖排,都是商务印书馆的书。
通史写作的难度其实高于专门史,断代史,国别史这种。
很多时候通史阅读的成本也很高,因为往往都是鸿篇巨著,读起来真的很累。
钱穆著作在大陆出版的版本有很多,商务全部都是繁体竖排,九州有简体横排和繁体竖排两种,三联则是简体横排,三联版是窄开本,而九州和商务都是正常开本。
商务出的钱穆已经收齐(因为商务的钱穆都是硬货,很多时候钱穆作品只是钱穆的讲稿合集,或者是文章合集,这种类型的内容不如专著系统和深入,没错,我说的就是那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其实就是一种跟着人的选书和读书方式,觉得一个人好,那么他的所有的作品都可以选择读,当然,这个也要看人分情况。
如果这人已经故去了,比如钱穆先生,可以区分是只买专著,还是买全集。
如果这人还健在,那也要看作者的发挥情况,比如吴晓波,从三荡到《水大鱼大》,其实是一个类似的路子,水平稳定发挥,这就可以积极支持,正版预订入手(其实我个人觉得《水大鱼大》写得不如《三荡》但是这个评价并不公允,因为《水大鱼大》起手的年月我已经上高中了(我去高中报道前一晚,我看完了奥运会的一场乒乓球比赛),所以《水大鱼大》里面的很多事情和我这10年的成长相互影响,但是三荡所描写的岁月,我真的很陌生),但是有些水平不稳定的,比如赫拉利,我就不打算继续支持下去了(《未来简史》的质量比《人类简史》已经是一个滑坡,写历史还写这么快,只能是对人的消耗)。
当然,在刷完通史以后就可以往下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来接着看了,也可以就此罢手,没必要知道那么多的。
世界史的话,在《半小时漫画世界史》之后可以选择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这本书从1500年起在物理上分为上下册,事实上也是在暗喻从这里开始世界历史也分为上下两部分,后来逐渐读多了之后发现这个时间点其实很偷懒,1500年之前的欧洲就已经蓄势待发,尽管如此,1500年还是一个非常优良的节点,人类从这时起,走向全球市场,开始建构全球化和现代社会。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这本书是非常好的世界史入门作品,除了时间点之外还加了点私货,但是浓度不高,《全球通史》好读好懂,并且保留了充足的升级和对接的“接口”,用这样的一部作品打下世界史的初步基础是最好不过的了。
历史书比较有意思的一个读法还真是“主题阅读”。
历史是一种记述和分析,事件是不会变的,但是事件的解释却各有各的的角度和阐述方式,这就为历史阅读提供了充足的多样性,不同的史家,不同的位置,对同一件事情的解释千差万别,更多的阅读能不仅仅能增进了解,更能够学会共情和生活中对人和事情的理解。
比如我年初对日本史有了兴趣,就想试试小规模地做一次主题阅读。
从《物语日本史》《现代日本史》《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战后日本经济史》《创造日本》《日本之镜》《日本历史的谜底》《日本史》,从通史到断代史,再到专门史,虽然不能说多全,但是这种方式的阅读,其实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史实不会变,变的只是解释不同侧重不同,某本书中的略写内容往往是另一本书的详写内容。
正是这种解释和相互补充,才是阅读历史最爽的体验:你要知道你从哪里来,才能知道自己将要往哪里去。
当然这个还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本能寺之变》《明治维新的国度》《清日战争》《拥抱战败》……啊,还是有所节制和控制比较好,又不是做研究的……额,最后做个预告,日本史这部分还在一本本慢慢看,初步打算双十一之前会更一篇,毕竟11个月的时间看不到10本书,其实还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中国史2+中国史3+世界史(套装共4册)104.8元国史大纲(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63.7元中国文化史导论21.8元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第7版 修订版 中文版 套装上下册)(赠送精美地图)96元中国通史(彩图珍藏版)38.7元4、经济学这里只安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托马斯·索维尔著),这次依然是真诚的,哪怕我8月原创刚刚写过这本书。
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学点经济学,这个学问的意义在于让人变得理性,面对问题和观点,到底应该相信啥?其实从《国富论》开始,斯密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他在苦口婆心地从当时的情况出发,通过分析,计算,摆例子,告诉所有的读者:“相信市场!相信自由贸易!”,并不计量,也没那些公式和术语,但是斯密讲出来了,从英国人后来的行为来看,英国人也相信了。
斯密并没有否认市场所造成的道德问题,所以斯密用《道德情操论》给自己的理论做了个DLC,当一门学问逐渐变成学科,很多时候也就走进了书斋,建构起各式各样的壁垒,各种术语,公式,理论,一层层加码,逐渐将经济学这样一个从身边开启的学问转变成了一个书斋和论文中的空想。
或者说臆想。
很多时候有些从书斋中带着些精英主义的气息的作者往往也会出来写些“大众听得懂”的经济学,但是往往会把这种经济学写成“名词解释”:XX术语就是XX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拜托!我又不写论文,知道你这些术语干啥用?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轻松一些,就选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那些身边的存在的问题直接分析,表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立场,而不是被那些公众号以及经济学家们看起来很厉害的花里胡哨的内容带节奏。
其实经济学之所以重要也是因为这个学科的特殊地位,现在有种说法叫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像一只章鱼一样不断扩张自己领地,当经济与多个学科组合渗透之后,诞生了大量的新学科。
两个学科的碰撞诞生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那些碰撞的产物往往并不会像经济学课本那样满纸公式和数据,往往有用的还真就是索维尔的这句话:“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与历史学相似,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也面对着多种观点之间的碰撞和冲突,这里就不展开了,8月原创中的《市场与大师》说的非常清楚,面对这种冲突和竞争,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判断,在这背后其实都不能称之为脑臀问题,而纯粹是臀部问题。
每一种经济学作品都不得不带上作者本身的色彩,而经济学的观点之争比历史学还要激烈和对立,觉得对,并不是作者说的有多对,只是作者的话说到你心坎里去了。
看书的目的不是也不应该是在看书中追求什么认同,也不是反复强化已经存在的“资讯茧”。
已经选择了看书,那么所追求的是看到更多的观点,认知更加广阔的世界,开拓更加开放的胸怀,找到自己所喜欢的,不断审视自己所相信的,并且坚持那些经过审视的。
【京东自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82.1元5、其他在5月底的原创中提到了大量的课本,课本绝对是进入一个陌生领域的上佳之选,不要排斥课本,不要拒绝课本,不是所有课本都像手上那些大学课本那么糟糕,哪怕高数,很多外版课本都能写出与国产课本不一样的神韵出来。
其次是没有必要考虑删减,还是那句话,你是要0.8还是要0,因为0.2拒绝0.8,你剩下的就是0,那些梗着脖子带删减节奏的,基本上都是坏。
回顾自己在大学之后的生活,其实还是有很多遗憾,除了8月那篇提到的盗版和伪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充足的时间的时候没有注意把基础夯实,比如看西方哲学,却一直没看《理想国》,这是一个生长的关系,每一个成体系的内容,都不是天然长出来的,他一定有基础,一定有根源,一定是后人从前人的成果上进一步衍生和递进出来的,当略过柏拉图这种根基性的内容之后,终究是不稳定的,很多后边看的内容,其实就有点玄虚和空浮。
但是当体会到这些的时候,待到工作以后不是时间不足,而是没有这个心境了,毕竟学习的同义词往往是闲暇。
传统文化也是一样,我史记是去年才读完的,我只敢称之为读完,或者说浏览,毫不敢称自己读懂,哪怕是这样,就已经体会到太史公的文笔和史观,史记除了我们在课本中已经耳熟能详的那些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内容可以了解,秦统一的一代代接力式的努力,游侠们的肆意恣睢,纵横家的深谋远虑,还有在两个甚至多个空间讲述同一件事的叠加感,史记记录了中华民族先人们曾经的那种畅快和大气,这种刺激绝对不是仅仅看几个故事或者说几个片段能感受的。
而《论语》对我而言就更搞笑了,我居然是看的三联版钱穆著《论语新解》才看完的论语,也是有点爆笑了,但有大师跟着讲的体验真的很棒!我期待中华修完汉书。
钱穆作品系列:论语新解(三版)41.2元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理想国33.1元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套装全10册)308.8元不轻易间居然唠了快6000字,也没写几本书,对于购书而言,确实关注月更就好了,大的活动之前也会有内容更新,所以写一份很长的书单也确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最后就唠一下看书吧,其实看书这事就是一种娱乐活动,和看剧看电影王者荣耀绝地求生守望先锋炉石传说没有任何区别,看书的和不看书的,其实没有啥区别,难道玩炉石的和玩吃鸡的有区别么?没有!那看书的和不看的又有区别么?也没有。
就是这样。
大胆地翻开每一本躺在书架上的作品,他们会展开一个美好的世界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noise poise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