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回国”贾跃亭和它的赴美造车梦又被曝出了一个大瓜,这个瓜大到什么程度呢?小雷认为这个瓜有可能导致贾跃亭在FF再无容身之处。
如果要剖析整个瓜的全貌,我们还得从做空机构对FF的指控开始说起。
2021年10月7日,美国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发布了一份长达28页的做空报告,这份报告对FF的研发投入、产能、资本运作以及贾跃亭本身提出了多项质疑,并且认为FF一辆车也卖不出去。
J Capital Researc报告指出,2021年8-9月份曾三次到FF位于美国加州的汉福德工厂进行走访调查,但是这家工厂并没有要生产的迹象,FF声称在建的几家工厂也没有踪影。
另外,FF的上市文件显示,FF91距离实现量产还需要14亿美元,但J Capital Researc称不会再有投资机构给FF提供资金和贷款。
面对J Capital Researc在2021年10月7日发布的指控,FF的创始人贾跃亭在第二天就作出了回应:“冷饭热炒,无稽之谈”。
在小雷看来,J Capital Researc作为一家做空机构,它对FF发出的指控绝非善意,但是这样的指控真如贾跃亭所言,只是“无稽之谈”吗?小雷认为未必。
2021年7月22日,FF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当时FF的发行价为13.78美元/ADS,开盘报16.8美元/ADS,相较于发行价上涨了22%,FF的总市值达到了54亿美元。
彼时,贾跃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表示:“FF上市是一个新的起点,解决了最大的资金问题,接下去全力以赴实现12个月量产交车。
”然而,FF股价的起点几乎就是它目前在股市上的最高点。
截止到2022年2月10日,FF已经从上市当天的14.42美元/股一路下跌到了4.39美元,它的总市值也随之跌到了14.24亿美元。
小雷认为,在FF91正式量产之前,FF通过SPAC上市方式本身就不怎么靠谱,因此它的股价暴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要知道,以传统的方式完成上市需要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查,而靠SPAC这条捷径完成上市,本身就说明这家公司并不具备上市资质。
事实上尽管近两年来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不在少数,但是这类公司大都会在一两年内回归到原本价值。
在小雷看来,FF的股价之所以会在半年内大幅缩水,主要的原因还是它的实力不足以让投资者信服。
另外,有消息显示,由于FF可能触犯了美国证券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已经有律师事务所向投资者征集对FF的集体诉讼,并且呼吁因为交易该公司股票而蒙受亏损的投资者加入诉讼。
显然,根基不稳的FF如今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崩盘的危机状态。
FF的病根在老贾为了回应外界的质疑,FF内部也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以调查相关的指控。
在经历了特别调查委员会为期三个月的调查之后,特别委员会先是自证清白,然后给出了两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重要结论,并且作出了一系列的补救工作。
首先,FF特别调查委员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8-K文件显示,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此前J Capital Research的恶意做空报告,该做空报告的指控严重失实。
另外,FF特别委员会调查发现,FF在进行上市业务合并时声称的1.4万辆订单可能存在误导性。
值得注意的是,特别调查委员会对外宣布的1.4万份预订订单只是可能存在误导性,而非外界传言的虚假信息。
对于这份自查报告,FF官方回应称,公司发布的预订单包含了收费预订单和免费预订单两个种类,其中超过1.4万份FF91预订单属于免费订单,而公司对外发布的全球300年邀约制限量版FF91属于收费订单。
在小雷看来,FF所谓的“免费预订单”属于典型的嘴上订单,只要消费者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毫无责任的去FF官网下一个订单。
这样的订单充其量只能代表消费者支持FF91的态度,既不存在金钱交易,也没有订单签约,而它300份真实订单量根本无法支撑FF的工厂生产运营。
因此,所谓的7月份量产很有可能只是FF再次为消费者和投资者们画下的大饼,并且即便FF真能在7月份实现量产,这点订单量也无法支撑FF的发展。
要知道,此前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投资者看好FF,就是因为尽管FF91定位高端,但是它超前的设计理念仍然能够打动不少消费者。
如今,所谓“1.4万张FF91订单”带来的虚假繁荣被FF自己揭破,而1.4万张的订单与300张订单完全就不在一个量级。
小雷认为,FF的这一波操作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做法不但打击到的不只是投资者对FF的信心,也严重伤害了贾跃亭骨灰级粉丝对他的信心。
在小雷看来,FF91的订单数据造假与贾跃亭有着直接的关系。
要知道,早在2021年4月份,北京证监局处就对乐视处以2.4亿元的罚款,并且对乐视的创始人贾跃亭也处以了2.41亿元的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乐视与贾跃亭之所以会被处以重罚,正是因为贾跃亭与它的乐视在2007年-2016年连续十年财务造假。
即便小雷不懂财务也知道一家上市公司想要连续数年财务造假的难度有多大,以及财务造假将会给一家上市公司的信誉问题带来多大影响。
贾跃亭在国内已经因为信誉问题无路可走。
在美国,FF也已经被贾跃亭连累得难以获得融资。
要知道,此前FF之所以会一直融资不顺,主要就是因为投资者担忧FF会被信誉破产的贾跃亭牢牢掌控。
FF特别委员会呈现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报告显示,事实确实如此。
调查报告指出,对于FF与PSAC在2021年7月进行的业务合并,某些公司员工向某些投资者发表的关于贾跃亭在公司的角色信息不准确,贾跃亭在企业合并后对公司管理的参与程度更大,比向某些投资者展示得更多。
尽管贾跃亭早在2019年9月份就卸任了FF全球CEO,此后FF全球CEO这一职位是由毕福康接任。
毕福康曾经在宝马、拜腾等车企当中担任过重要职位,在汽车领域当中有着丰富的经验,而贾跃亭则转而担任了FF的CPUO,主要负责互联网生态系统战略的整体落实。
从表面上来看,贾跃亭早已经让出了FF的头把交椅,他与毕福康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司其职,但是从特别委员会公布的调查结果上来看,贾跃亭才是FF的实际控制人,FF也一直都牢牢掌控在贾跃亭手中。
在小雷看来,贾跃亭之所以要在业务合并时隐瞒这一重要信息,是因为他自己深知自己身上的信誉污点可能会影响FF的上市大计。
从FF特别委员会的处理结果上来看,他们首先要做的也是去贾跃亭化。
FF的补救措施是摆脱老贾尽管FF91一再跳票,但是FF还能继续获得资本的青睐,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具备相当的技术优势。
到目前为止,FF已经投入了超过2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在全球范围内正在申请或者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多达880项,这些超前的专利技术都是它赖以生存的资本。
另外,2017年,恒大在与FF签订融资协议前曾经对FF91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性能测试。
恒大称,FF91最大功率达到了783kw,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2.39秒,这样的性能即便是放在现在也相当耀眼。
综上所述,小雷决不相信在烧了那么多钱之后,FF还只是一个空壳公司。
要知道,高合汽车已经在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高合的技术本质上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