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制壶名手张君德、惠孟臣、惠逸公、陆思亭,壶品小巧精妙,皆为传统经典壶式,有的方中寓圆、古朴典雅,有的线条简洁、浑然天成,成为后世朱泥小壶的代名词。
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
”一:端庄俊雅却不失灵动的小品孟臣壶▲ 清中期 孟臣诗句款朱泥笠帽壶清中期 孟臣诗句款朱泥笠帽壶此壶朱泥胎,直流盈巧,环鋬似耳,盖面隆起半弧状,壶钮中竖。
壶底内凹呈圈足,刻有行楷“明月三人太白杯,孟臣制”,结字隽永,全器比例周正协调。
▲ 清中期 孟臣制小壶小壶大红泥,胎质细薄,色彩鲜丽娇嫩。
壶腹为滚圆的球形,无颈,截盖,小圆珠钮。
三弯管状流,外圆内扁环形把。
流口、壶口与把手在同一水平线上。
壶底内挖圈足,内凹。
泡茶时壶可浮在茶池水面上。
▲ 清中期 留佩孟臣朱泥梨形壶器身饱满,犹蕴骨力,扁珠钮高挺,平盖内敛且迭一同心圆线,圆把坚实有力。
壶内造工一丝不苟,且内外如一,整体比例协调,造型端庄俊雅却不失灵动,凡此皆展现出作者的超凡功力。
盖内刻有“留佩”款印,壶底刻“孟臣”款,别具特色。
二:风流洒脱,清隐孤傲的逸公壶▲ 周桂珍 逸公壶逸公壶表现一种风流洒脱、一种飘逸和脱俗,一种清隐和孤傲的神韵。
其过人之处在于它的光泽和外表的细滑程度。
正如秀棠大师所描绘,“周老师的明针功夫有如气运一般的神功,使胚体表面光照如镜。
球形钮,钮基简洁。
高虚盖,圆包底。
弯流自腹中向上伸出,圈把秀丽,均为明接处理。
壶身两侧曲线,自钮基处下泻,在盖面处向外曲张,经肩部自然内曲,到腹部又向外膨胀,至壶底内收。
钮、盖、肩、腹底五段曲线自然接续变化,干净利索。
三:俊秀高雅,气韵出众的思亭壶▲清 陆思亭制“思亭”壶“思亭”壶俊秀高雅,气韵出众,其排名先与“孟臣”。
早期的“思亭”壶,壶流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延。
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受“孟臣”、“逸公”诸式的影响,曲线明显,流口较尖,风格柔美,署款则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勾刻,罕见钤印者。
四:君德壶 -----君子之德,风也!▲ 朱泥 君德壶孔子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 “君德式”乃因壶工张君德而名。
呈鼓腹矮梨形,三弯流朝天,圆环把,截盖圆珠钮,捺底,底款以行书刻满篇“诫子书”。
此壶以细密青灰砂制成,胎薄均匀,制作精巧,刻款流畅,窑烧火候得宜,手感顺滑,十分讨喜。
晚清时期,东瀛煎茶道盛行,外销日本的紫砂茗壶类颇为畅销,但满刻名篇文章之甚为少见。
因为壶型底部落款为君德, 这些名款甚至沿用几朝,以至于后人直接以名款来称呼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