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杏西人行天桥无障碍通道频频"脚刹"。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谢嘉迪)地砖太滑、坡度太大、通道无中间平台……本应便民的人行天桥无障碍通道却屡次给行人带来不便。
连日来,一些市民向本报反映人行天桥上无障碍通道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相关管养单位做出了回应。
问题1坡道地砖滑 坡度超规范近期,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集美区杏西人行天桥的无障碍通道地砖过于光滑、坡度也较大,推着自行车在从该通道经过时险些摔倒。
该帖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有网友评论:连健全的人走起来都会觉得吃力的无障碍通道,真的能为残障人士带来方便吗?昨日,记者来到了集美区杏西人行天桥,通过量角器App对该人行天桥南北两侧的无障碍通道坡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该天桥的两座无障碍通道均超过了10度,远超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关于人行天桥处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2(约为4.77度)”的规定。
附近居民林先生告诉记者:“我现在宁愿多费一些力,提着自行车走步行阶梯上天桥,也不愿冒着摔倒的风险推着自行车走无障碍通道了。
”走访周边后,记者注意到,该人行天桥位于学校附近,上下学时段,也有不少学生抄近道从该无障碍通道通过。
据附近商铺员工说,下雨天曾看到学生在该无障碍通道滑倒的情况。
问题2没有中间平台 残障人士上桥费力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人行天桥处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0米时,应设深度不小于2.00米的中间平台。
但是,记者发现在集美区的杏西人行天桥、思明区体育路文体中心天桥的无障碍通道都未依照规定设置中间平台,并且在体育路文体中心天桥的无障碍通道上,记者还发现有不少掉落的树果、花朵、落叶给通过该人行天桥过街的残障人士频频添堵。
厦门市中途之家脊髓伤者服务中心负责人谢先生认为:“如果人行天桥没有设中间平台供残障人士作短暂休息,残障人士一口气滑着轮椅上天桥,这其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而且在下天桥时,如果没有中间平台,单凭轮椅刹车减缓下坡速度,也容易出现险情,不利于通行。
”【部门回应】将对坡度进行改良 并换上防滑地砖负责杏西人行天桥管养工作的厦门市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市政110联动队队长廖先生回应:“我们将对现状进行评估,设计针对该天桥无障碍通道坡度过陡的改良方法。
此外,我们还计划更换无障碍通道上的地砖,使通道在保持平整的情况下能兼顾防滑性。
”尝试设置卡扣 让残疾人中途可休息根据负责体育路文体中心天桥管养工作的思明区市政园林局的回应,该人行天桥系市市政园林局于2007年根据1996年《城市人行道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进行建设的,在该规范中对坡道设置休息平台并无明确要求。
思明区市政园林局工作人员沈先生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为无障碍通道上设置可固定轮椅的卡扣,让坐轮椅出行的残疾人在坡道中段也可以休息。
此外,我们还将会对坡道上的地砖进行更换,并且加强巡查,保持通道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责任编辑: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