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网友留言 “铝复合板耐火温度1100℃,是什么意思?指软化了还是烧焦了?!” 。
这个问题涉及到“耐火”“耐燃”“防火等级”等几个容易混淆的术语,今天带大家一起解读下。
耐燃性是指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下,可否燃烧的性质。
我们通常说的防火等级,就是说得耐燃性能。
材料按 耐燃性分为A级:非燃烧材料(如钢铁、砖、沙石等)、B1级:难燃材料(如纸面石膏板、水泥刨花板、铝塑复合板等)、B2级可燃材料(如木材、pvc管线材料等),还有B3级易燃材料(棉布、丝绸等)。
耐火性是指材料具有一定的耐火能力,指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在一定时间内满足标准耐火试验中规定的稳定性、完整性、隔热性和其他预期功能的能力。
耐火性能好的材料,在火灾中能够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火势的蔓延。
耐火材料的耐火性常用其耐受时间(h)来表示,称为耐火极限。
值得注意的是:耐燃的材料不一定耐火,耐火的材料一般都耐燃。
比如钢材是非燃烧材料,但其耐火极限仅有0.25h,因此钢材虽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其耐火性却较差,建筑施工前必须进行特殊的处理:喷涂钢结构防火涂料等,从而提高钢材对高温火焰的耐受力,其耐火极限可达两个小时,进而增强建筑物的防火、隔热性能,使其更加牢固。
另外还有个容易混淆的 耐热性。
耐热性是指材料在高温下能够保持一定的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在热循环、热冲击等高温条件下不产生明显破坏。
他用来描述机械零部件、电子元器件、高温设备等在高温下的表现,不是装饰材料里的概念。
比如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温度一般保持在1600-2400℃,当汽车处于高速行驶时,燃烧温度会上升,但不应超过3000℃,过高温度会影响发动机寿命。
综上,耐热性侧重于高温下的机械、电子元件的性能稳定性,而耐火耐燃性才是装饰材料于火灾发生时的安全性能。
而开篇所述的“耐火温度1100℃”是个通俗的说法,铝复合板是A级非燃烧材料(耐燃性),不会烧焦,耐火性0.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