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列位看官讲一个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 “娘,给我这个瓜子瓮吧。
” “不行,给了你,我用什么腌瓜子呢?” “给我这个水瓮吧。
” “不行,给了你,我往哪里盛水?” “地瓜多给我一沟吧,孩子们喜欢吃地瓜。
” “说好了按人口分,你怎么又多要一沟呢?不行,不行。
” “麦子多给我们一袋吧,孩子们小,孩子他爹干力气活又多。
” “不行,你多要了,我、你爹还有你兄弟妹妹口粮就不够了。
” “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家怎么分? 自来到你家,我给你们养儿育女,没日没夜地干活,还缺吃少穿,没过一天好日子,我不和你儿子过了……” 村里李猛的老婆和婆婆分家吵起来了,眼看就要动手了,不知谁说,“里正”来了,只见看热闹的人群主动让出一个缝,“里正”——李大善人的老伴董氏颠着小脚来了,她说“你们娘俩闹够了没有?不就是为了两个瓮,一沟地瓜和一袋麦子吗?小宝他妈,你也真是,平时你那么孝顺,自从你过门,你娘俩就没红过脸,今天怎么为这点事让你娘生气,多不好,你和婆婆抢东西,万一碰着你婆婆,你不伺候?瓜子瓮,我家有一个,你用就行,地瓜粮食,你家有劳力孩子, 再多要一点也行。
李嫂子,我家的染坊早就不干了,还有几个缸瓮,你不嫌,你弄个来就行,把水瓮给孩子吧。
地瓜、粮食,孩子要你就再多给点吧。
不够了,往我那儿弄去。
” 这是董氏处理婆媳矛盾的一个场景。
在我们村,不论谁家打架拌嘴,只要董氏到场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她不偏不倚,敢说敢做,又乐善好施,三下五除二,就把事给解决了,所以人送外号:“里正”。
关于“里正”的故事还有好多。
有一天,李华家和胡三家为地打起来了。
李华家的地紧挨着胡三家的地。
李华视地如命,恨不得把邻居的地变成自己的,他每年犁地时都紧靠胡三家的地垄,久而久之,胡三家的地就少了一垄,有一天,胡三找李华,李华不但不承认,还说胡三占了他的地,两人吵开了,李华的二小子,还打了胡三。
胡三家的大小子听说爹被打了,火冒三丈,拿起铁锹就和李华的二小子打开了,眼看就要出人命,只听大喊一声:“都给我住手!”打架的人一看是德高望重的“女里正”来了,都罢了手,有的紧握着拳头,有的紧攥着农具,怒目圆睁,似乎随时想把对方撕了。
董氏说:“你们动不动就抡拳动棒,街里街坊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怎么好意思的?谁家的地都有数,你们不会自己量量吗?回家拿尺,我给你们量量!” 经过实地测量,李华家多占了胡三家一垄地,李华乖乖地把地退了过去。
各位看官,故事讲完了。
今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进入了新时代,人人过上了富足美满的小康生活,再也不用为一个瓜子瓮,一垄地瓜争抢了。
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