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北京平原造林、抚育等工程的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为给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大兴区在推动平原生态林养护工作高标准开展、经营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建设工作,为野生动物倾心打造“精装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已完成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建设18处,生态系统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完整性不断增强。
变废为宝“精装修”兼顾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新增的保育小区选址主要在远离人群、贴近自然的林地里,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主旨,利用回收的原木、树枝和杂草等材料堆叠建设小动物们的栖息地,既环保又实用,完美贴合于自然。
而这些“杂木堆”和“小房子”都有非常洋气的名字——“本杰士堆”“昆虫旅馆”。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有树木,也要有飞鸟、昆虫、野兔、刺猬等小动物,甚至就连土壤中的微生物,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建的“本杰士堆”可以帮助植物生长,又因为其充足的空隙,还能为小型兽类、鸟类、土壤动物和爬行动物提供隐蔽的栖息场所。
而“昆虫旅馆”则可以起到帮助昆虫躲避自然灾害、越冬、繁育、栖息的作用。
装备齐全“拎包住”考虑野生动物的生存需要,在小微湿地的建设中,通过“雨季集水保水+旱季补水”的方式,确保保育小区内全年水源充足,满足动物们日常的饮水需要;种植山楂、桑葚、苜蓿等食源性、蜜源性植物34949株,为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