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山庄位于璧山区南部来凤街道,来凤紧扼巴渝入川之咽喉,严守蜀道东进之门户,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人称“古驿雄关小重庆”。
翰林山庄座落在缙云山脉的虎岩山(也叫天灯山)下,正面是一大片良田,后改为池塘,两侧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往外是农家果园,桃、李、杏、梨,四季有花开。
山庄背后有一块凸耸的巨石,形如卧虎,虎岩山因此石而得名。
虎岩山植被茂盛,屹立在层峦叠翠的缙云山中,山庄前面一股溪流从虎岩山涧流下,如玉带环绕庄园而过。
翰林山庄为清代四合庭院建筑,其前身为璧山清代翰林王倬府第。
民国时期重庆药商黄岐生买下翰林山庄作为宅第,更名“野庐”,并开设“天生元”药号,当地乡民因此也称此庄园为“黄家花园”。
翰林山庄依照传统建筑理论选址修建,历经百年风雨,保持了明清时期川东民居的建筑风格。
庭院内,青砖青瓦,木柱白墙,古香古色。
山庄周围建有高约4米的夯土围墙,大部分保留原样。
门前院坝原为半圆形,称为“月亮坝”。
主 要 景 观头道朝门 山庄有两道朝门,头道朝门开在偏离山庄中轴线西侧30米处围墙上,呈八字形,仿马头墙样式,两边收分,层层叠落。
朝门墙面高约6米,面阔近10米,宽宏大气,肃穆庄严,气势森然。
朝门上额题“野庐”二字,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到此度假时应山庄主人黄岐生所邀题写。
后来朝门题刻遭到破坏,现字迹已难辨认。
(翰林山庄正房门祠堂)古银杏树 头道朝门里面是一处宽阔的庭院,内有一棵古银杏树,树径约0.8米。
银杏树被当地乡民奉为神树,常有人进来烧香叩拜,祈愿子女考上大学,并在墙上题写“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条幅。
二道朝门 位于山庄左侧,为石门柱,门柱题刻楹联“斯地溯太原,金马玉堂,昔日曾为翰林府;此业归江夏,迁基换址,今朝改作处士家”。
楹联为黄岐生请当时书家撰写。
石门上方匾匣题“岐轩”二字,灰塑题字,表面用青花瓷片镶嵌。
(银杏树下的二道朝门)大三合院 两侧厢房进深较大,右侧厢房进深9.5米。
正中庭院面积近300平方米,前方有一座花园,过去建有椭圆形水池,环池有回廊、步道、月亭、假山、奇石,现仅存一株黄葛树和一方小水塘。
三合院正房面阔七间,进深5.7米,正房前宽阔的廊道用6根石柱支撑。
正厅祠堂门柱上有一副对联“引皇祖三略;为孝子九龄”,为王倬所写。
大院正厅门口悬挂“江夏流芳”,堂内正上方悬“三七家风”横匾。
大三合院北面靠前处有一座绣楼,从庭院旁廊道进出,3层高、歇山顶,3面为土墙,一面用花窗、隔扇和木板壁作墙,灵秀美观。
(三合院右侧厢房)小四合院 位于左厢房背面,内有长14米、宽7米的小天井。
天井里有一座六角攒尖顶凉亭,高两层,三面空透,六角形砖柱,小巧精致,是庄园一处观景和休闲场所。
山 庄 鸟 瞰(翰林山庄鸟瞰)层峦叠翠的缙云山脉天灯峰下,古色古香的合院式民居大院,院前池水如鉴,院后茂林修竹,院中银杏参天,是携三五好友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市志 · 旅游景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