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梅州,很多人都会说,我知道,世界客都。
除了客家人之乡,梅州还以文化之乡 、华侨之乡 、足球之乡、客家菜之乡、广东汉剧之乡 、广东汉乐之乡享誉全球。
梅州的将军特别多,这个不稀奇,旁边的江西兴国底气更足。
梅州的院士学者特别多,这个也不稀奇,再远些的宁波无锡苏州就不以为然。
梅州的影视明星特别说,这个还是不稀奇,哪个城市还没几个演艺界人士啊。
梅州出产了世界多国领导人,这个就有点稀奇了,去东南亚转一圈,发现庙堂之上,都是梅州后裔。
梅州还出过球王李惠堂,这个太稀奇了,人家说贝利,我们说李惠堂;人家说马拉多纳,我们说李惠堂;人家说梅西,我们还说李惠堂。
这个真的太稀奇了,就是今天的上海,也只能喊喊武球王,过过干瘾。
但有这么多稀奇不稀奇的,搞出这么多的头衔,又有什么用。
有些梅州人不以为然,这就叫一“穷”遮百秀啊!今天的梅州,确实发展水平有点差。
在整个广州是倒数的,600多万人口却只创造了1000多亿的经济总量。
不要说珠三角地区,就是身边的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也远强过梅州。
所以有时候赣州和龙岩都挺无奈,虽说靠着广州,毗邻珠三角,但接壤的却是梅州、河源和韶关。
今天梅州发展落后,很多人有很多种说法。
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梅州先天不足,人多山多,可工开发的土地则是少只又少,必然无法像珠三角那样,搞成片的工业开发。
等珠三角逐渐由工业时代进入到后工业时代,梅州的落后就不是一步两步的问题了。
再加上梅州交通不便,发展快不起来。
虽然现在高速好几条,机场也通了,但高铁还未落地。
要是哪一天高铁真的落地了,就怕更多的梅州青年才俊会坐着高铁出去了。
梅州的地形特点决定了这里不能也不会走珠三角发展的老路。
毕竟,发展的道路不只有全盘工业化这一条。
梅州确实山多人多,但生态好,自然环境优美,可供游玩景点多,无论是客家文化旅游业、还是红色文化旅游业、还是自然景观旅游业,梅州都有先天的优势。
梅州可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做好发达地区珠三角的后花园,发展好占地少亩产效益高的高新企业,把梅州的生态产品卖向世界。
别忘了,梅州还有矿。
当然,在能够更经济环保地利用矿产资源之前,梅州还是要先忍一忍,把这些宝贵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同时留下的还有梅州的青山绿水。
虽说客商天下为家,但真正的家总是在梅州。
在今天浙江摇旗呐喊迎回浙商的时候,梅州也可以充分利用好客商这个最大的人力资源。
毕竟,梅州不仅仅是600万人的梅州,更是世界8000万客家人共同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