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著名书家有释智永、丁道护、释智果等。
释智永,俗姓王,名法极,浙江会稽人。
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七世孙。
出身于累世书家,从小就勤学苦习,后与弟弟王孝宾一起从会稽老家被征辟到京城太学就读,师从南朝梁代著名书法家萧子云。
他收藏许多二王真迹,他本人亦擅长真草。
与兄孝宾俱舍家人道,宣扬佛法,故俗号为永禅师。
他常居永欣寺阁上,一年复一年地学习书法,并发誓"学不成不下楼",临池学书达三十年之久。
朝夕苦练,不知写坏了多少纸笔,将所有的破笔都埋在土中,砌成坟冢,称之为"退笔冢",并亲笔写了墓碑铭。
智永经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书法扬名于世,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索求智永墨宝和请题写匾额, 门庭若市, 其门槛被踏破了,用铁皮包起来,人们称之为" 铁门限"。
他诸体兼善,草书尤精。
其代表作有《真草干字文》,从用笔和结体看, 与王右军《兰事序》为一路神气。
此帖的书法,以精熟著称。
他的草书比真书写得好,由于他统一了张芝、二王各家的今草笔法,故有"骨气深稳,体兼紧妙"之称。
米芾曾这样写道:"智永集千,秀润圆劲,八面俱备。
" 这一评论十分确切。
所以《广川书跋》亦这样说:"字草书先学智永千文,得其使转顿挫之法,最为要紧。
" 此真书特点, 化方为圆, 特为秀润。
《广川书跋》曾说:"虽尽其法度,而纵舍缓急,自出法度外。
"说明了智永写楷书时,其点划、使转等基本笔法,有着特殊的价值。
所以,自《真草千字文) 问世后,由唐以后,各家竞相临写,成为风气。
智永《真草千字文》全卷高清图赵孟頫书法专集 渤海藏真帖 第七八册合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