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在凌云县高铁无轨站采访。
本报特约通讯员 曾令瑶 摄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配取车辆在凌云县高铁无轨站揽件。
凌云县委宣传部 提供巴马高铁无轨站。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羡树 摄凌云县浩坤湖景区风光。
凌云县委宣传部 提供2016年12月19日,凌云县高铁无轨站开通运营。
凌云县委宣传部 提供百色站凌云会客厅电商扶贫展区。
王正伟 摄高铁无轨站开通“红旗专车”旅游直通车服务。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羡树 摄巴马高铁无轨站到百色站的接驳大巴。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羡树 摄北流高铁无轨站接驳大巴。
徐尚金 摄旅客从高铁无轨站游客中心直接坐大巴出行,在高铁上享受工作人员提供的暖心服务。
唐一志 摄接驳大巴在百色市高铁无轨站游客中心停靠。
王正伟 摄百色站。
韦建松 摄初春,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浩坤湖景区的游客一天天多起来。
3月2日,适逢周末,浩坤湖边村民韦立新自营的“好客客栈”客房早早就被游客预订完了,自家养的土鸡土鸭和种的紫薯、蔬菜也备受游客青睐,卖上了好价钱。
“高铁无轨站开通后,为我们浩坤村拉来了很多游客,带动旅游消费,村民种养的土特产销路也很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浩坤村扶贫第一书记刘栋明说。
高铁无轨站的诞生与近年来广西高铁建设发展密切相关。
2013年以来,随着贵广、南广等7条高铁开通运营,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进入了历史上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
围绕中国铁路总公司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南宁局集团公司积极探索扩大高铁效应,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底,云桂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南宁局集团公司结合地方扶贫攻坚需求,与不通高铁、但渴望融入“高铁经济圈”的百色市凌云县主动对接,思考探索如何释放高铁红利。
经过2个多月近20次与地方政府对接、协调,20多次现场踏勘,南宁局集团公司决定谋划建设高铁无轨站。
所谓高铁无轨站,就是在没有铁路或高铁的偏远地区设置具有购票、取票、候车、物流等功能的站点,实现公路铁路“零距离”换乘,让百姓出行“最先几公里”和“最后几公里”问题迎刃而解。
南宁局集团公司通过开设站点、完善公铁接驳等举措延伸高铁服务,并拓展一站式一体化的物流、旅游等综合交通服务,改善贫困地区交通环境和群众出行条件,推动贫困地区农业、旅游业、交通业转型升级。
2016年12月19日,全国首个高铁无轨站落户国家级贫困县凌云县。
每天在凌云县高铁无轨站和百色站间开行专线大巴近30班次,使凌云县周边近40万人受益,文化和旅游部将凌云高铁无轨站模式称为“扶贫新动力”。
据统计,2017年凌云县接待游客167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14.7亿元;2018年接待游客224.14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1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07%和34.86%,均创历史新高。
为进一步将高铁红利向县域延伸,南宁局集团公司结合广西14个地级市已有12个通高铁的实际,积极与不通高铁的县域对接协商,陆续开通一批高铁无轨站。
截至目前,广西巴马、北流、融水等14个县开通了高铁无轨站,并实现联网运营,覆盖人口超过770万。
自高铁无轨站开通以来,高铁无轨站累计发送班车16.94万班次,累计运送旅客140多万人次。
下一步,高铁无轨站还将进一步向乡、镇、村延伸服务触角,开发更多新项目,集中力量将高铁无轨站打造成“高铁+”产业融合平台,打造多式联运网、旅游集散网、电商物流网、共享出行网,打通群众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