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到今天,成都有6家百货、4家超市、两家快时尚品牌中国最大旗舰店相继关闭...... 而同样,大量新的品牌和综合体入驻成都,比如去年年底Jo Malone入驻王府井总府店,而维密今天在万象城正式试营业也已经刷爆朋友圈。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野蛮扩张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一切,谁说不是好事呢?成都商业闭店潮来袭前段时间,C&A关闭了其在春熙路才开业三年的店铺。
据悉,C&A 春熙路店曾是C&A 开设的全国最大面积、产品系列最齐全的首家全国双层旗舰店,以前范儿姐还时不时去逛逛,当时感觉人很多、生意很好。
(图片源自秋老师)2月初,花蝴蝶们最爱的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突然关闭了在成都总府路上的中国区最大旗舰店,着实震惊了很多人。
据说这是Zara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以全新店铺形象打造的专门店,共有3层楼,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自2011年12月7日开业后至今已超过五年,该店的前身则是LV和Dior租用,(仔细想想LV、DIOR都开垮了的地方ZARA居然撑了那么久,也是厉害)随后,Zara中国公司官方证实,该店已于2月4日正式关闭。
(图片源自好奇心日报)本次关店除了跟成都的春熙商圈东扩有关外,也跟目前时尚零售业放缓有关,快时尚将面临调整,关闭店铺还会持续,这也很符合品牌整合资源的策略啊。
最近网上有传言,以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业不景气之说范儿姐觉得纯属无稽之谈。
因为我们只要单纯地从数据上来看就能知其一二:截至去年 7 月 31 日,Inditex 总销售额为约 105 亿欧元,同比增长了 11%,净利润则达到 12.6 亿欧元,其中 Zara 贡献了 66.5% 的销量。
(图片源自ZARA官网)See?不仅没不行反而增长可观,而且光是ZARA就为集团带来了一半多的业绩。
Zara 除了在扩张的过程中谨慎的布局三四线城市的旗舰店外,也会清理过去几年一二线城市中那些布局不再合理、单店利润也差强人意的门店。
而在上一轮转型中靠着快时尚生存下来的百货,则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路径才能触达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高端百货也倒闭?除了这两家快时尚品牌旗舰店关闭外,早在年初的时候,位于成都人民南路4段的仁和春天百货棕北店开始清仓甩卖。
据了解,该店业主方与托管方的商业管理输出协议已于1月16日到期,并且不再续约,接盘的美克美家家居品牌方随后入场开始装修。
(图片源自网络)作为曾经成都乃至西南地区本土高端百货标杆的仁和春天百货,引领了成都高端消费20年。
随着人东店、光华店被收购,棕北店关门,仁和集团旗下曾经的高端百货业态几近解散。
针对这一系列闭店潮问题,范儿姐采访了身处商业地产行业内的朋友及业外人士,来看看他们怎么说的:@路 某商业地产推广经理:正常的商业调整嘛,做不好就要管,这是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在起作用,应该感到高兴!像仁和春天棕北,本身自己就孤零零的在那个位置,母公司自身战略调整都在退出百货业,处置所有这些资产,有什么奇怪的。
ZARA那个地方本来就是假口岸,成都人都知道,那个位置简直是开一家垮一家,可能更适合开餐饮。
而且随着IFS和太古里的成功,春熙路人流基本全去东面了,这个位置还靠西,就更不如了。
@笑我笨 商业地产爱好者:对的,现在已经不是开一家就火一家的年代了。
而且春熙路zara那个口岸真心不适合商业。
其实都是市场冲击下的商业正常调整,成都更早来临这轮调整是好事。
而且快时尚现在在国内总体上也在收缩脚步了,所以GAP和C&A的道理同样,整个商圈重心东移。
春熙路早没有当年的辉煌了,我差不多3年没走到中山广场那边去了...@路鸣 某招商经理 :品牌撤离与众多因素有关,不能简单套用所谓的电商冲击或者当地商业不行来判断。
春熙路ZARA的撤离与春熙路商业升级换代关系较大,随着太古里和IFS的崛起,春熙商圈人气东移已是不争的事实。
商家显然也深谙此理。
仁和春天棕北店之前能创造辉煌,是因为它在上一代百货业态竞争中背靠传统富人圈,但随着商业业态升级,面积狭小、动线不畅、布局凌乱的弊端就凸显出来了。
而且春熙路ZARA那个口岸本身就很差,当年ZARA进驻的时候,成都商业业内人士也是不明白,只好找了个借口说或许是为了在全国人流量前几名的春熙路打一个广告。
据说ZARA业绩还行,但是无奈租金太高,年年亏损。
大家都说的很在理,也相当精彩,其实转型调整无非就是要么租金贵了赚不到钱、要么是大店吞小店平衡盈亏。
但这些闭店现象对范儿姐来说,我其实是开心的,因为这意味着之后会有新的品牌入驻啊,期待~2014-2016成都闭店盘点(图片源自成都范儿)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品牌方面,从奢侈大牌到快时尚巨头,在这三年多间,爱马仕、巴博丽、古琦等大牌相继撤店转移。
具体原因除了奢侈品牌在华增长不佳而战略性放缓以外,还跟春熙路商圈逐渐东移有关,成都IFS和成都远洋太古里强强联合所形成的奢牌核心商圈已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之地;百货超市为什么会大规模闭店?一是电商的冲击,冲击对象主要就是以提袋购物为代表的零售消费,这让以提袋购物为主的传统百货业态很受伤;其次是城市空间的变化,居住越来越向外及分散;第三是区域性商业中心的崛起,随着成都不断向外扩展,特别是城南的发展,很多区域性商业中心不断涌现了出来,这必然对传统市中心的百货商场的客流构成分流。
四是营收已经无法cover租金,收支无法平衡也势必会转型调整或者易主。
(图片源自网络)业内人士怎么看?据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成都开业运营规划在建的商业综合体及购物中心超过142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中成房业数据显示成都购物中心总体量超700万㎡,在建面积超过250万㎡,全城商业总量2000万方,已经成为全国商业地产在建规模最大的城市。
2016年成都计划开店的购物中心及综合体达到30家,不过,如期开店也就9家。
“去年关店的大型超市、百货也是8家左右。
以后成都闭店新开张交替出现会成为新常态。
”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曾就闭店潮这样表态。
至于关店潮出现的原因,他认为,前期过度开发及拓展失速,商场刚性成本上升,例如租金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让商场不堪重负造成的结果。
(图片源自网络)成都百货, 未来到底该往哪走?从天虹、尚泰、广百等百货从成都市场的退出,到摩尔、华联等百货的闭店...不断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各种大型购物中心充斥着整个成都商业地产市场,而百货则像个自带热搜体质的明星,时不时出现在微博热搜,成为人们口中讨论的话题。
面对百货业疲软、销售业绩下滑不争的事实,未来的百货业如果不愿走上闭店的老路,那该怎么办?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转型。
在层出不穷的转型方式中,哪些才能改变运营模式并跟上年轻一代的消费潮流,提升百货对于人流的聚集力?(图片源自网络)其实成都商业地产市场上已经有不少百货转型案例值得借鉴。
第一种,转型城市奥特莱斯、独立运营购物中心等运营方式:比如苏宁广场转型城市奥特莱斯。
第二种,跨界合作:比如成都华联与韩国衣恋集团联手打造优客城市广场。
第三种,将百货类购物中心化:比如即将成为成都绿地中心468商业集群一部分的伊藤洋华堂亚洲新概念店。
第四种,拓展全渠道发展模式:比如早期的银泰百货,加入了线上购物平台。
当然,百货转型的方式远不止这几种,未来成都商业地产市场也将出现更多百货试水不同商业模式的案例,并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图片源自网络)研究90后,瞄准00后商业地产最需要的是目标客户,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同时他们也纷纷开始瞄准00后。
因为可能你还没细想的一点就是95后最大的都已经22岁了!因此整个零售业或者说时尚圈在一夜之间都“年轻化”了,每个人都拼命地想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想要什么。
之前门道有做过一个《2016年轻人时尚生活消费大调查》,其中97%为女性,3%为男性,“90后人群”在这次调查中的人群占比达到50%,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占到29%,省会及其他二线城市占比30%。
(图片源自门道)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出来,2016年,网友在时尚生活领域的消费金额呈现出金字塔形状,一半以上的网友处于“谨慎型消费”的阶段,年时尚消费金额在10000元以下;年时尚消费金额在10000元-50000元的网友占比36.88%;年时尚消费能力在50000元以上的网友占到5.83%,其中年消费10万元以上的“土豪网友”占比1.76%。
(图片源自门道)由于调查中97%为女性用户,“衣服”、“鞋”、“护肤品”三项刚性需求在所有时尚生活消费中占比最大,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也就是说,网友每年有一半以上的钱,都用来买衣服、鞋与护肤品。
而需要知道的是,90后们买衣服“品牌“”已不是第一位,他们更在乎的是“设计感”,其次才是质量、价格、实用性、品牌。
而那些传统百货不都还以为现在消费者仍在追求性价比么,答案是no。
反观那些在商业综合体里面过的很好购物中心,比如成都IFS、成都远洋太古里,虽定位高端,但是也有大众品牌可供选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着丰富的业态可供娱乐和体验。
购物消费的话更是有各种设计师集合店、小众品牌可选,这对于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来说才是重点。
(图片源自网络)过去百货只能购物,而现在的购物中心除了购物还可以看电影、唱K、吃美食、滑冰、攀岩运动、游乐体验等各种不同的丰富体验以及针对节点推出的主题展览,像是去年初大悦城魔兽展、成都IFS莫奈展、万象城熊本熊等年轻人喜爱的展览都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去...购物中心的手段也就是先把人吸引进来再说,后期再潜移默化的刺激你买买买。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一个百货界的“Queen”——王府井百货总府店。
单凭打得超级好的一手品牌组合牌(HERA、Tom Ford、Jo Malone等西南首店...)和每年一次的周年庆(据官方说法,2016年王府井周年庆销售额达3亿元!仅仅三天哦!)就能“抢你钱没商量”的屹立至今,也是非常厉害的。
当然背后少不了王府井运营背后的巨大努力。
而另一家时代·奥特莱斯·成都,除了作为双流最大的一个商业项目,也是成都的“奥特莱斯”形态商业中经营状况最好的项目。
完全可以称她是双流一姐。
去年新入驻了Versace、Kenzo、Under Armour等品牌,靠着不断调整的品牌和业态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并且周末的活动也非常多:明星签唱会、狗狗宠物活动、亲子活动等,都为其带去了巨大的人流量。
(图片源自网络)数据显示,2016年,时代奥特莱斯销售业绩22亿元,位居西南地区首位,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天津奥莱。
2017年度可能会火的购物中心2017年,范儿姐特别期待两个即将开业的购物中心,当然,他们都在城南。
国际大城南太需要一座撑得起台面的购物中心。
1让白富美们不再进城的银泰in99(图片源自网络)成都in99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18万平米,将引入数十家国际大牌及设计师品牌。
入驻品牌从高奢品牌Valentino、Moncler、Max Mara到最近火炸了的的Delvaux、Moynat再到茹斯葵、炎铁烧等美食品牌,应有尽有!据说4月8日就开业了哦!住在国际城南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们,以后也许真的不需要进城了。
2城南白领们的福音合景泰富·悠方 (图片源自网络)成都悠方UFun购物中心定位于城南精致体验购物中心,紧扣“生活”与“品质”致力于服务大城南片区的中高端消费人群。
据爆料称,目前招商已确定英皇UA国内第 5 家影城入驻,而配套拥有W酒店及贯通地铁1、5号线。
合景泰富从高端地产转型发展到商业地产,从上海悠方的初次表现来看比较亮眼,定位年轻时尚的精致购物中心,想必凭借着年轻的品牌组合和风格设计也能笼络很大一批高级白领人群的心。
不是实体商业不行了是你的实体商业不行了(图片源自网络)马云爸爸说过: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
放眼国际,2016下半年,梅西百货宣布关闭68家门店、希尔斯百货宣布关闭150家门店...还有Walmart、Kohl’s、Target...几乎没有哪家大型百货商超没关掉个百十家店铺。
而反观去年底的美国购物季,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递送超过10亿件商品,创造了公司史上最佳的购物季表现。
2017年1月3日,亚马逊市值高达358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主要上市实体零售店约2978亿美元的总市值。
而亚马逊已经开始布局线下实体店,满满的黑科技体验感爆棚,这样的超市我想来一打!(图片源自网络)而分析师对这一次美国的关店潮表示:这并不奇怪。
美国是全球人均零售面积最大的国家,每人拥有约2.2平方米,除了过于饱和的市场,还因海外游客正在因汇率和政策因素逐渐减少有关。
而新一代的消费者对于体验和服务的要求也已提高,但百货中的产品组合却十分单一,所以仅仅靠打折早已无法创造利润了。
所以俗话说的好啊“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商业地产圈、零售业默默在遵守着这句古话,乃至上升到生活哲学它也同样适用,因为这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呐。
不管是倒闭还是转型,在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的社会转型进程中来说理应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不用担忧也不用消极,唯有抱着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才会更好。
并且在不断的调整、转型中整个商业市场才会进化的更快,而这也表示我们提前迎来了改变,也意味着我们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面,在商业地产和零售业的的这场竞争赛跑中,成都已明显走在了最前面。
不得不说的是,如今在成都,真的可以看世界~Go!Chengdu!文 | 秋老师 头图来自华西拍客ldp156258部分数据引用自赢商网、好奇心日报、网络新闻图 | 均已在文中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