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青春守“沪”|平凡的幕后英雄撑起战“疫”半边天(青春守候)

发布:2024-09-10 浏览:48

核心提示: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在普陀区长征镇,无数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成为了保持有序生活的幕后英雄。他们的岗位看似不起眼,却在疫情当下的城市运转里不可或缺。他们与医护、警察、“小巷总理”等同一时刻勇敢出列、并肩作战,在最需要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奉献。为了守护好共同的家园,本可以居家的他们,却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活地图”为医疗团队做“摆渡人” 围绕着医疗团队路线来回奔波,是运输小分队每日坚守的工作。8名队员平时都在镇管企业工作,原本对居民区并不熟悉,但一个月来毅然留守在长征镇,经过每日东奔西走,他们早已成了长征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在普陀区长征镇,无数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成为了保持有序生活的幕后英雄。
他们的岗位看似不起眼,却在疫情当下的城市运转里不可或缺。
他们与医护、警察、“小巷总理”等同一时刻勇敢出列、并肩作战,在最需要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奉献。
为了守护好共同的家园,本可以居家的他们,却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
“活地图”为医疗团队做“摆渡人” 围绕着医疗团队路线来回奔波,是运输小分队每日坚守的工作。
8名队员平时都在镇管企业工作,原本对居民区并不熟悉,但一个月来毅然留守在长征镇,经过每日东奔西走,他们早已成了长征镇的“活地图”,堪称全称镇医疗资源的“血管动脉”。
他们虽来自不同企业,但朝夕相处下来,互相早已情同手足,来自指挥部的临时任务单刚排派出就被抢,“抢单比抢菜都难!”早上6点,运输小分队一行已经早早等候在长征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待医疗团队到齐后,将他们分别送到长征镇各个核酸检测点位,确保7点的核采工作能够准时开始。
车队队长徐辉介绍,他们并不是放下人就走,必须把自己接来的医务人员跟点位联络人员对接好以后才能离开。
一次接驳不够,就来回跑,最高峰时车队一天短驳60多次,单人一天最多达12次。
把医护人员全部送到后,就开始全天随时待命,医护人员的手套、酒精等物资不够了,就需要车队去取来。
一个点位完成了,医护人员需要转场去其它点位,他们准时开着车出现。
外地援沪医疗队由于要赶班车回去,于是车队又临时多跑几趟送他们到上车点。
小区居民抗原阳性,接到通知的他们需要将医护人员送到该小区上门进行复核。
“没人说‘辛苦’就不做了,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去做,任劳任怨。
”徐辉告诉记者,车队8人从三十出头到四五十岁不等,年龄跨度较大,但大家都拥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
从3月31日至今,他们已经一个月没有回过家,会议室里的一张张行军床记录着他们的日夜待命。
他们最早的出车记录是清晨4点半,最晚到次日凌晨2点半把医护人员安全接回来。
每天出车任务结束之后,他们体谅到消杀队员的辛苦,自行对车辆进行清洁和消杀,随时准备投入下一次接送。
专属送餐一小时必达 新晋“炊事班”零等待 封控期间,不少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会团购抢菜而成为了吃饭“困难户”,长征镇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早在两年前牵头组织的一支16人为老助餐队,特意放开平时的申请条件,让更多老年人和特殊人吃上这份专属“外卖”。
“特别是电视台报道后,老人助餐需求更多了。
”服务队队长刘佳表示,以前只需为老人派送午餐,现在要管好晚餐,工作量随之成倍增加,由过去每天200份激增到现在600多份。
“老人三餐要规律,饭菜也要趁热吃。
”为了让老人们吃上热饭热菜,大家开出自己的私家车,按片划分责任区,确保每顿饭能够在一小时内分发完毕。
老人吃饭有助餐服务队“托底”,一线防疫人员三餐则靠着一支“炊事班”帮忙。
长征镇机关食堂负责人张海波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他看到机关干部露出满足的笑容时,自己无比开心,仿佛自己在那一刻也站在了抗疫前线。
从3月7日起,长征镇食堂全体职工均住进机关实行闭环管理,工作量也从过去的周一至周五仅烹饪早、午餐改为每天包干三餐,“我们每天凌晨2点上班,到了晚上8点才能下班。
”封控期间的食材供应发生了变化,平日想吃什么做什么,照着菜单采购就行,当下是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吃什么。
为了不让大家吃厌,两名厨师也没少费心思,每天换着花样细心烹调,材料有限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营养均衡搭配。
食堂经理方义珍介绍,目前仅午餐就要制作约200多份,每份都要分装5个饭盒,“我们流水线作业让防疫人员‘零等待’,因为他们的时间最宝贵。
”张海波说,“我们不仅要让防疫人员找到家的感觉,更希望他们时刻保持干劲儿。
以这样的方式为抗疫出力,‘炊事班’的每一个人都倍感使命光荣!”园区社区齐发力 哪里需要去哪里 园区物业管理靠精细,社区物业管理靠用心。
梅二居民区中星海上名庭小区有近550户、1500多人,连日来小区内阳性病例频发,给居委、物业和社区志愿者带来不小挑战。
面对居委人力有限的处境,上海中星集团申城物业有限公司海上名庭三期项目经理尤洁明挺身而出,利用仅有的14个人力,保障了小区的基本运行。
他对员工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7名保安负责“最后一百米”的物资运输,5名保洁人员在做好生活垃圾转运的同时完成病毒消杀任务,而自己负责总指挥调度,并全程支援现场。
封控期间,专业维修人员进不来,维修工人陶舒心就成了小区内唯一的“技术总监”,无论是下水管道还是自行车经过他的巧手都能修好。
穿着“大白”一会儿翻墙爬窗,一会儿弯腰通下水道,尽管很累但还是需要他一个人来扛。
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会化身“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上海新曹杨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红星世贸大厦物业处经理汪李明,近些日子他的工作可谓是马不停蹄。
20多天来,他不仅完成了一座方舱医院和一处隔离酒店的运营筹备,更成为了近250名留守人员的“靠谱”管家。
方舱医院由一处闲置工业园区改建而来,由于许久无人办公缺乏管理,里面的管道、电路和设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汪李明和他的同事要在一周之内,仅凭“铁脚板”在现场一遍一遍地走,摸索出空间的基本格局;一处一处地查,更换损坏的设施零部件,以符合接诊标准的方舱医院。
而隔离酒店的管理就更为复杂,酒店位于大楼的7至8层,酒店楼上则为公寓,封控期间仍有140多名留守人员居住。
既要保证密接者有序收治,也要确保住户维持基本生活,汪李明同保安部门迅速研究制定方案,合理规划动线,人为干预将一栋楼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单元,“在岔路口,我们还派保安值守,防止两方人员走错路,保证核酸筛查秩序维护和抗原试剂发放等工作有序开展。
”随着部分企业复工复产,汪李明和物业管理团队还走进园区,帮助居家办公的职工打开电脑传输文件、给办公室的花浇浇水……是办“靠谱”事的楼小二,也是园区企业值得信赖的外援“总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编辑:梁文静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小众品牌也能被看见!@普陀人,你当过这份美食榜的“评委”吗?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