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美,因水而生;绿色共生,依水绵延。
在8月22日举行的“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由济宁市交通运输局、济宁能源集团等31个企业、13个地市共同发起了“中国发展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共识”(简称“济宁共识”),而“济宁共识”的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优先推动、使用新能源船舶。
从动意到“一呼百应”,缘何倡导大运河上绿色航运成为多方共识?这一共识将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呢?一个声音,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近年来,京杭运河运输量逐年攀升,沿线城市必须要统筹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发展,提升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京杭运河岸线保护,大力提倡使用绿色能源;要坚持智慧发展,借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内河航运科技化、自动化水平;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公转水、铁水联运等运输方式,不断提高京杭运河保通保畅和内外联通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发布此次“济宁共识”的,不仅有济宁能源在京杭大运河、长江航运圈的“老朋友”,还有来自河南、福建、江西、安徽的“新面孔”。
至于他们为什么加入到“济宁共识”中,足以说明新能源船舶制造是容易形成产业集聚,带动力量大的优质产业。
从开始动意,到众多港口企业、物流企业及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加入进来,仅仅不到半个月时间。
“这是真正的共识,是共同的担当。
”济宁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在运河上倡导绿色航运,这体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一红清水永续北上,也为了航运事业能够接续发展。
共识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船舶设计、建造、运营、拆解全生命周期,推动内河航运向更加环保、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一场盛会,以运河为媒讲述济宁港航故事作为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济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贸城市。
随着当前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济宁能源集团积极抢抓“新赛道”,明确发展“新定位”,充分挖掘内河航运资源,建立物流贸易、港口基地、新能源船舶制造3个专业子公司,实施一体化、专业化管理,形成集团总部、产业子公司、专业化公司三级管控架构体系和管控模式,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济宁能源集团依靠自有煤矿优势,促进煤焦钢产业链融合发展。
坚持“以港促贸、以贸兴城”,8家港口全部按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进行建设,年吞吐能力5700万吨,3条铁路专用线接入港口,各港口均设立贸易公司,并在龙拱港建设海关监管场,实现“家门口”即是“出海口”,5年内集装箱运营可突破1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过千亿。
同时以运河为轴线,规划6个百亿产业园,将传统的装卸港变为“物流港”“贸易港”“金融港”和“信息港”。
而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作为济宁能源集团“港贸船产建融”协同发展产业模式中“船”的环节,依托济宁市现代港航物流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我国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的标杆工程,成为连接南北、通江达海、引领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装备制造牵引龙头项目,有效带动腹地钢铁、高端化工、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
新能船业秉承“绿色智能化造船、造绿色智能船舶”理念,打造流水线生产、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推动船舶制造的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促进内河船舶升级迭代。
一份共识,共同探讨运河城市未来通江达海,只争朝夕。
今年4月份,港航润杨6099轮抵达济宁龙拱港,来自广东的鹰牌卫浴瓷砖建材首次经多式联运抵达山东济宁,不仅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物流方案,同时还降低了物流成本。
8月份,满载着77个外贸箱的港航润杨6050顺利驶离龙拱港,龙拱港外贸箱首次满载出海,此批包含复合肥和炭块的货物,在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所完成报关查验,分别发往越南和马来西亚,标志着龙拱港外贸业务进入新阶段。
在货源上,济宁能源集团在粮食、煤炭等大宗商品以及物流板块上的布局,为船队提供了货源,也为正在培育期的新能源船舶制造产业输送了宝贵订单。
“黄金水道”为港航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一切都在改变,新能源船舶无疑成为了新的产业热点。
千百年来,运河凝结了人类的智慧,也传承着城市交流保护、互联互通的真诚友谊。
与其他文化遗产不同,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不仅是文化传播的纽带,更推动了沿线的繁荣发展。
运河与城市交融,水脉与人文互动。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好用运河文化遗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运河城市更具有生机与活力,让千年大运河在新时代流光溢彩,毫无疑问,关键还是要靠大家共同发力,贯彻落实可持续的实践做法,才能确保运河城市有一个美好未来。
未来,济宁能源集团将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机遇,集聚研发、设计、建造、配套、运营等产业链优势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合作共赢,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制造强国、航运强国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丨丁晓晓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