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长柏夫妇儿孙满堂,一孙女成王妃,一庶出六孙女嫁给齐衡嫡孙。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中,盛长柏与海氏夫妇一体,治家有道,夫妻二人育有四子一女,晚年儿孙满堂,一孙女成为王妃,一庶出孙女(人称盛小六)高嫁齐衡嫡孙。
这在原著番外《锁香檀》一篇中,通过长柏的孙女口吻所说。
此时的宥阳盛氏名满金陵,盛紘父亲也就是盛老太太的丈夫幸中探花却惜英年早逝,盛紘一心光耀门楣,一辈子小心翼翼,官至从二品荣休,三子(长柏、长枫、长栋)皆为两榜进士,入仕为官;而盛长柏,更是入封名臣阁的两朝元老,四次入阁,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长柏治家极严,膝下四子皆要求先修身齐家,再论治国平天下,但有行止不检立刻家法处置,前三子皆如意(老大老三入朝为官,德行能力甚佳,老二醉心学问),却唯独老幺例外。
这个老儿子年幼之时,恰逢长柏调任至西北为封疆大吏,妻子海氏照例随行,只得将体弱的幼子交由王大娘子抚养,老人家未免疼溺幼孙,待长柏夫妻回京,幼子也已养得骄纵耽嬉。
后来长柏几次想管教,王氏便哭死哭活的拦着,朝务繁忙,不能日日跟老母幼子斗法,老幺便这么过了下来。
不过,他也不敢寻花问柳,败坏家门,仅仅只是娇惯。
长柏的儿孙众多,尤其是孙女着实不少,自免不了争风吃醋窝里斗,但长柏最不喜女孩子吟诗弄画,而海氏最不喜女孩子在外招摇出风头,海氏严明,大儿媳也治家有道,仆妇们不敢看人端菜碟,便是庶出的也无需为吃穿用度而费劲争宠。
以长柏夫妇的性情品格,以盛家的门第和家风,绝不会拿女儿去攀附权贵,也不会由着嫡母折腾庶女故意许嫁太次,在盛家女儿们婚嫁上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长柏大儿子家庶出的大姐许配的是一位富家举子。
盛家女儿丰富多彩,盛紘四个女儿中,三个嫁入高门,如兰虽低嫁,但文炎敬为官有道,成为朝中大员。
庶女明兰更是风光,甚至把夫婿吃得死脱,跺跺脚朝堂都要抖三抖的顾廷烨对她死心塌地了一辈子,据说从明兰进门那日起,他连只母马都不肯再骑了。
这也成为后来盛家女儿的榜样、楷模。
长柏二儿子家行四的女儿,温婉敦厚,被聘给了三皇子为侧妃,又过了几年,三皇子那病弱的正妃过世,便把已生育不少儿女的侧妃给扶了正,给盛家女儿增光添彩。
长柏不成器的四儿子家的庶出行六的闺女,在中秋家宴上一眼被晚年的齐衡相中,想要聘为孙媳,起先长柏不肯,说若女孩子不好误了挚友一家怎办。
后来那几年,长柏一直暗中瞧,觉着她秉性敦厚,才最终允了婚事,待到十三岁便来下聘,为他行二的孙子求亲。
庶女嫁世袭罔替、财帛丰厚的齐国公府,并可能是承袭爵位的有为青年,惊掉了除了长柏夫妇以外所有人的下巴。
婚礼如期举行,婚后夫妻恩爱,育有两男两女,尤其是在大房人丁稀薄的情况下,看着孙子孙女一大群,盛小六为人又豁达大度,不待见她的这位婆母也软了心,真心接受了这位庶出的儿媳妇。
齐衡晚年的日常生活极简单清淡,常爱在池塘边垂钓,一坐就是大半天,钓不钓的上鱼却全不在意,闲来无事不是看书,就是听那孙媳盛小六的小丫头朗声读书,读《桃花源记》,读明兰二儿子写的游记。
去世后,受齐衡所托,老姨娘将曾经送出去又被退回的大阿福泥娃娃送给了孙媳妇。
齐小二和盛小六,这辈子,永永远远都在一起了。
又过了许多年,连盛小六的长子都能议亲了,连华兰四姐妹、盛枫长栋、海氏也纷纷离世,长柏终于过世了。
因长柏功勋卓著,圣上命两位皇子扶棺送丧,真可谓荣宠一时。
后续更新,如若喜欢,请点个赞,加关注,助力小编涨粉哦!长柏外放,老太太怒怼王氏:让柏哥去那么舒服的地方干嘛,捞钱吗老太太:说我明知高攀,但实在喜欢柳姑娘,便厚着脸皮替枫哥求娶盛紘呆呆看着儿子,抚掌而笑,夸道:想不到我儿长柏竟有陈平之才皇家对小秦氏的清算:附逆罪,褫夺诰命,逐出宗族,子孙不许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