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故事——明朝宣德年间,李俊到浙江钱塘县督粮。
县令在李俊身边安插了一个心腹,想找机会偷走御史的公章,留下一个空盒子。
李俊发现公章丢失后,不敢告诉任何人,因为丢失公章在当时是死罪。
见多识广的李俊断定偷公章的人一定是县令。
但是,怎么才能把公章拿回来呢?李俊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请县长来他家喝酒,酒刚热,他家后院突然着火了。
李俊连忙从卧室里拿出公章盒子,郑重地递给县长,说:“这是我的命。
请帮我保管一下,明天早上送过来。
此时此刻,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先灭火!”说完,不容县长有丝毫拒绝的机会,直接跑去救火了。
县长带着一个空盒子回家了。
他想,如果明天把空盒子送回来,就意味着他把公章弄丢了,于是知府只好把从李俊偷来的公章放回空盒子里,第二天一早把公章盒子送到李俊家里。
李俊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公章盒子,会心地笑了。
试想,如果当时李俊下令逮捕县令,或者对其进行迫害,公章查不出来,县令就会狗急跳墙,销毁公章,让李俊无迹可寻,最后吃亏的还是李俊。
李俊没有蛮干,而是巧妙地为县令造了一架梯子——一架从悬崖上下来的梯子(他没有把公章放回去,一旦查实,就是重罪),同时也为自己造了一架从险峰上下来的梯子。
最后,虽然双方都心知肚明,但毕竟最大的危机已经解决,安全了。
《论语》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叫做《儒哀想见孔子》:“儒哀想见孔子,孔子谈病。
出家门,唱唱唱,弄得臭烘烘的。
”大意是悲哀的儒家做了错事。
他想见孔子,但孔子拒绝生病。
使者一出门,孔子就把琴取下来,边弹边唱。
琴声和歌声很大,故意让孩子们听着难过。
孔子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他明智地架起了一架“揭示而不揭示”的梯子:他没有看到子女的悲伤,而是为他架起了一架下台阶的梯子,不让他难堪,给他留有回旋的余地,让他重新做人。
懂得如何搭梯子是一种高超的智慧。
在各种人际交往中,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隔阂、误解、摩擦甚至危机。
如果你有智慧为自己和他人搭一架梯子,你的人生就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