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档神奇的节目,它每集只有不到10分钟,却被上万人打出了9.5分的高分。
更神奇的是,这只是一档普通的交通普法栏目,出镜人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交通警察谭乔,而嘉宾则是随机选取的老百姓。
没有剧本,没有套路,却看观众笑着流泪。
网友说这是在真人秀综艺天花板,是真正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是最真实的现实主义。
这档节目就是大名鼎鼎的《谭谈交通》。
2005年,《谭谈交通》在成都电视台的一档普法节目中悄然开播。
因短小精炼,它被当作中场休息插播在新闻节目间隙。
在当时分辨率很低的节目里,无名之辈谭乔警官每天追着违章的人和车采访,为他们科普交通法规。
也许你从未去过成都,但是看了这期节目,你也会记得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这段谭警官和老大爷的谈话被称为《成华大道悖论》。
事情是这样的。
某天谭警官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爷用电瓶车托着很重的货行驶在快车道上,他很快把大爷拦下,并展开了一段魔幻的对话。
谭问:你该走哪?这句话的本意在于让大爷承认做错了,不该走快车道,大爷答:到二仙桥。
谭警官追问:我问你该走哪条道?大爷答:我该走成华大道。
谭警官无语,又问,你这车子能拉吗?本意在于让大爷认识到电瓶车不能拉货。
大爷谦虚回答:只能拉一点点,只能拉一点点。
但从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不是一点点,而是亿点点。
大爷对答如流的表现直接搞晕了谭警官,他直呼,师傅,我们不要乱了,捋一下。
紧接着,上述的对话又来了一遍。
这个老大爷全程态度虔诚,回答认真,努力说着普通话,并声称东西是拉去给消防队防火用的。
在谭警官多次追问下,大爷终于说出主线任务,是给消防队旁边的菜市场的某个商家拉货。
只见大爷骑着个电瓶车,货物很长,还自己配置了两个轱辘的牵引工具,整体看起来十分危险。
在最终在谭警官的劝说下,大爷把货卸了下来。
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往往都是绞尽脑汁的用最低成本赚最多的钱,老大爷如此“铤而走险”不过是生活所迫,但无论怎样都不能违章违规,用生命犯险。
而谭警官的做法也是相当温暖,执法人员的执法手段一直都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普通老百姓沟通方式各有特点,执法要有耐心,更应该有温度。
《谭谈交通》之所以能够常看常新,经久不衰正是因为节目在法理情上的平衡。
在与老百姓的“交锋中”,谭警官吃瘪的名场面数不胜数。
比如,他就有一美名,名叫“川岛芳子”,人称川岛警官。
而实际上,是被拦住的小伙口音很重,叫他劝导警官,“劝导方式”很知名。
在这个节目里,观众跟着谭警官看到了世间百态。
就像那句歌词唱的,世人慌慌张张,不过为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某期节目,谭警官遇到一个在三蹦子货物上高坐的小伙,担心其发生危险,拦下劝导。
小伙自信答道,自己腰马合一,根本不怕。
只见三蹦子小哥从高垒的货物上翻身而下,为谭警官表演腰马合一,最后摔了个大马哈,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这等侠客耳朵上还别着一根烟,尽显潇洒之态。
而这样的名场面在谭警官的各种经历中排不上前十,最有名的当属贝斯特橱柜事件。
初看是搞笑,看完是心酸。
视频里两个小伙用一种奇怪的姿势骑着电动车,前排的男子用脑袋顶着仪表盘。
在谭警官的询问下才知道,这辆车快散架了,但是因为是厂子里给配置的交通工具,所以一直坚持使用着。
骑车人是安装橱柜的工人,手里抱着的是电瓶,手指捏的是电线,是整个电动车的命门所在。
后面坐着的是他的徒弟。
两个人都不敢动,徒弟一动,车座位就掉了,师父一动,车子就开不起来了。
车子的破烂程度,让见者落泪,闻者伤心。
虽然情况心酸,但在谭警官的“插科打诨”下,两人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力,还开玩笑似的和谭警官要出境报酬。
最后,他们顺便打了个广告,我们是贝斯特橱柜的,选橱柜记得贝斯特。
困苦是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常态,而面对困苦唯有乐观面对才能好好生活。
残疾人,离婚,丧偶、亲人离世,重病,在谭警官的《谭谈交通》里“应有尽有”,几乎每一个被他拦下的“违法者”都是生活苦难的普通人。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牺牲安全,换取一点点收益,但是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因为播出的是最真实的老百姓故事,《谭谈交通》成为很多成都观众的下饭神剧,人们每一天都期盼着节目的播出。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档播出十几年的节目却停播了,随着而来的还有谭警官得抑郁症的消息。
这一出人间悲喜剧以一种不期然的方式迎来了结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后来的一档节目里,谭警官曾谈到这个问题,他言词犹豫,对停播原因讳莫如深,片刻时候又说或者以后可以谈这个问题。
很多观众不舍得节目停播,谭警官自己也舍不得。
他拍着胸脯说,从警三十年,我从来没做过一件亏心事,没贪wu过一分钱。
从知名度上讲,谭警官早已成为绝对话语权的网络红人,但是多年来,他一直领着国家工资,每月不过5000块左右。
湖南卫视的人曾找到他说,你的价值在我们电视台是过亿的,但他最终也没有去。
在节目里,我们看到的谭警官健谈的,爱唱歌的,喜欢开玩笑的,乐观善良的,然而这样一个人竟然得了抑郁症。
2021年,这个消息刚刚被爆出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相信。
不久后,很久没有露面,微微发胖的谭警官讲述了自己因为节目爆红之后的遭遇。
他的遭遇正印证了那句玩笑之话,自己的失败固然难过,朋友的成功更加令人揪心。
四川成都对于那些傻人、不知变通的人有一个外号,弹蹦子,官方的解释是为人行为轻浮做事脑can。
而谭警官恰恰被自己的同事、亲戚取了一个外号,谭蹦子。
也许这只是一个玩笑性质的外号,也许这是一些人用以掩饰心里话的工具。
一开始,谭警官并没有在意,久而久之,他得知自己最亲密的同事亲戚真的在背后这么说自己,甚至连xidu的传言都有了。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大概就是这样。
更令他寒心的是,有关部门并不认为《谭谈交通》的成功与平台有很大关系,和他个人的发挥关系不大。
而事实是这样吗?《谭谈交通》成功后,不少地方电视台也效仿开办了类似节目,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同行把录像给谭警官看,谭警官一眼指出了问题。
很多警官在指出老百姓交通问题的时候,语气太过于高高在上,官腔官调。
而《谭谈交通》的成功恰恰在于谭警官坚持的人格平等,即便镜头里的老百姓错了,也要好好说话,慢慢引导。
很多普通人并不是真的恶人,故意违反交通规则,而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和困窘,如果此时再遇见一个疾言厉色的交警,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理解和尊重是执法劝导的先行态度,也是谭警官成功的关键。
在某次采访里,谭警官透露,原本这个节目找的交警不是自己,而是想找一个类似朱时茂那样帅气正气的形象,但考虑到节目效果,最终确定了自己,一个有点陈小二气质的交警。
网友对于谭警官得抑郁症的原因也有很多讨论,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割裂。
他看遍了世间百态,却无力解决。
他是一个执法者,要劝导要教育要罚款,但面对伤痕累累的普通老百姓,又怎么忍心。
这就像《我不是药神》里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面对一屋子吃着有实际药效的假药的穷人时,那种无可奈何和心酸。
现在我们常说电视剧,综艺,电影悬浮,不真实,与现实割裂,那什么是真实?谭警官在节目里一次次的展示。
在某期节目里,他遇到一位用自行车驮着巨无霸床垫的大姐,他一面震惊于大姐的技艺高超,一面问她,你没有看过我们的节目吗?大姐答道,我没买电视。
这就是真实,这就是割裂。
几番拉扯下,大姐甚至认为谭警官拦下她是因为看上了那个床垫。
最后,谭警官帮助大姐把自行车推回了棚户区。
几年后,有热心网友担心这位大姐的生活还是这么困难。
谭警官温暖回复,棚户区拆迁了,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鲁迅曾写道,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而谭警官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他用喜剧的方式揭开隐藏在马路上的浮生会景象。
那些不常被看见的打工人,社会中的弱势,底层,通过这个勇士,被世人真正的认真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