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对选贴、换贴的思考(对选贴)

发布:2024-09-11 浏览:34

核心提示:对选贴、换贴的思考□ 宋凤洲 选帖与换帖,是临池中带有根本意义性质的拜谁为师的大问题,理当审慎。历代碑帖、遗字众多,而且还在陆续发现和出版。这些碑帖和字迹,虽然都有自身价值,但不都是"法书"。有的只有文史文物的价值,艺术品味较低,不值得效法。我们不能不辨优劣随便跟从,不能拜倒在俗书、劣书、怪书、病书者的脚下。一、投师高门,适宜自己 "选帖"就是"择师"。古人有"取法乎上"的教导,就是要师法那些被历史证明是书体精典性的优秀书家的

对选贴、换贴的思考□ 宋凤洲 选帖与换帖,是临池中带有根本意义性质的拜谁为师的大问题,理当审慎。
历代碑帖、遗字众多,而且还在陆续发现和出版。
这些碑帖和字迹,虽然都有自身价值,但不都是"法书"。
有的只有文史文物的价值,艺术品味较低,不值得效法。
我们不能不辨优劣随便跟从,不能拜倒在俗书、劣书、怪书、病书者的脚下。
一、投师高门,适宜自己 "选帖"就是"择师"。
古人有"取法乎上"的教导,就是要师法那些被历史证明是书体精典性的优秀书家的(开派立宗的或杰出的)代表作品的精版善本。
比如,选择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唐代的楷书、晋唐的行书和草书这些书法艺术的高峰为目标;选其中如李斯、李阳冰的篆书,王羲之、颜真卿的行书,怀素、孙过庭的草书,虞世南、欧阳询的楷书等为样板;还应选择他们的代表性作品的善本,如文物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原帖(象王羲之《兰亭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就是理想的范本。
然而,众多的范本又不可能全部学到,所以还要找最适宜自己情性和手性(自己觉得更入眼、更顺心、更容易上手)的帖来学。
张怀瓘说得好:"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所便。
顺其情则业成,违其衷则功弃,岂能成大名者哉!"。
"天禀不至无以契其机"①,这一点最容易被忘怀,有的同志在选帖的时候,只知攀高,或盲目追星,或见人学我也学,而不对照自己的实际。
结果,情不能融,力不能及,终因不对路、不能得心应手而事与愿违。
也有人"不同凡响",专找历史之"漏",学那些连古人都不学的生疏的或品味低的字。
自以为找到了前途,美其名曰"开僻壤"。
恐怕是,模仿来模仿去,东施效颦,成不了好样子。
二、认准家门,再走街串户选好一种入门的帖临得象个样子后,可以称做认准了"家门",之后的换帖博涉可以叫做"走街串户"。
初临碑帖,应该专攻一家,以便不受其它干扰,加快步伐和进程,早日成为某某家的人,即"专"。
"临帖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选定了某一本帖,就要一口气练下去,不到成功不止,这也是练字的诀窍之一"②。
假如对所选之帖浅尝辄止或不准备学象,就无法挤身于此家,更不能登其堂室。
自己连个家门都没有,走街串户就无从谈起。
可是,终身只守一家,弄不好容易染上"习气",束缚了手脚,甚至成为"书奴"。
要想打破"禁锢",还得借助换帖,取他家之长,吸收新的营养,在求变中求新。
这不仅仅是一个先专后博的问题,还是一个"既有家可归,又不死守家门"的问题。
道理很简单,要入哪家门,就要先学哪家规矩像哪家人,这样才能被"家人"认可,也好被"别人"认识,然后才有身份"走街串户",不至于丢失自己。
开始"守定一家"的意义在于找好"立锥之地"和"归宿"的地方。
后来"走街串户"不是不要自己的家,而是出外"参观见学",汲取别人"治家强家"的经验,早晚还要归来,去更好地建设或改造自己的"家"。
这个后来的经过某些改造的"家",既有"老家"的遗风(遗产),又有了"新家"的容颜,或叫做与时俱进,或叫做创新。
不难想见:创新就靠专后博,创新就源于不断地学习,创新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孕育"。
三、博采有限,会取会舍见多识广,厚积薄发,广学才能精进。
然而人生学力有限,不能不管对路不对路,见什么就学什么。
要学会取舍。
真草隶篆是不是都要学,应看自己的能力。
能多学当然好,不能兼顾,就循序渐进,掌握了一门再学另一门。
"'一门精'就可以把水平提上去。
许多大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经验。
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梅兰芳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几出戏。
我画驴,也是搞一块试验田。
这也象打仗准备尖刀班,象科研搞攻关"③。
要有主攻方向和找准突破口,多学无成不如一门精进。
历史告诉我们,博采众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要有特殊的"天禀"做根基。
大多数平常人,一生能吸收几家就不简单,能吸收十数家就相当了不起。
要想采谁,就必须对谁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真正将一家弄懂弄通,不是三天两后晌能够解决问题的。
不要认为曾看过一些帖,曾练过几个帖上的字,就算对它能采了,真没那么简单。
关于怎样取舍是另外一个问题,那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处理。
四、慎重换帖,不走过场换帖,是很重要的学书方法,是博学精进和融会出新的有效途径。
换帖要慎重,也要选好时机。
对初学之帖能够背临或基本掌握之后,才可考虑换帖。
正象明·丰坊说得那样:"亦须临摹数过,熟记结构使转之法,斯有功"。
假如朝三暮四,频繁换帖,便一事无成。
换帖要根据目的和需要,通常有三种换法进行选择: (一)、同一书体之换 是指同一人的不同字帖的转换。
明·丰坊说的"由《九成宫》而敛为《虞恭公》,则于今人笔法近矣",指的就是这种换帖。
目的在于,扩大对某一书体的字的数量的掌握和拓宽,在于对这一书体的风格变化的把握,在于增加对其全面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二)、同一字体不同书体之换 是指同一种字体不同人书写体的转换。
明·丰坊说的"学书以欧为门户,以钟为归宿";"所以先颜者,以其端方雄伟,骨肉匀称,施于题匾大字为宜。
中楷而后,则当痛扫颜、柳之习,故以欧《九成宫》继之",都是指这种帖的转换。
前者,是指由学欧转学锺;后者,是指从学颜、柳转换为学欧。
如此学习,可以开阔眼界,明了更多的笔法和结字方法,发现不同的书写情性,从中找到更适合自己审美思想和习惯手法的东西,有利于扬弃和创新。
  (三)、不同字体之换指的是真草隶篆之间的换帖。
明·丰坊说的:"学书之序,必先楷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明·何良俊说的:"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他们都在讲学习不同字体的顺序,同时也把字体之间帖的转换包含在了其中。
这种换帖,较前两种更有难度。
不论笔法还是结构,都有了明显的崭新的变化,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学习又要从零开始。
但它非常重要,可以使我们摆脱单一书体的局限和狭隘的审美思想的束缚,跨入全方位的学习领域。
注:①吴玉如语②邓散木《怎样临帖》③黄胄语颜真卿《多宝塔》碑页欧阳中石《夜读诗钞》选页宋凤洲临帖《九成宫醴泉铭》部分宋凤洲书法作品:毛泽东词《沁园春.雪》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河北婚礼习俗——换贴(二)(河北结婚改口费一般给多少)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