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虽然说人们的饮食种类并没有我们如今这样丰富,但是大家可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在那个时候,比较常见的蒸煮,甚至说烧烤都已经有了非常普遍的应用。
在内陆地区由于器具使用的原因,人们在材料选择上多选用木炭,烧烤比南方来说比较普遍。
曾经还有人提出,没钱人家烧烤只能用普通的木炭,而有钱、富贵的人家则可以选择“桑炭甚美”的特殊木炭,锁住肉类的汁水保障烤肉铺的完美口感,那么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汉朝的“烤肉爱好者”,带你环游其间!一、汉朝那些个烧烤美食习俗1.最早的烹饪方式。
其实咱们老祖宗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直接用火来烘烤食物了,毕竟在那个时候许多其他的烹饪方式还没有发明出来,只能用最基础也是最方便快捷的火来对食物进行处理。
在中国古典书籍礼记之中,也有关于吃鸟兽烤肉的记载,并不少见。
在西汉这个已经度过了几百年的朝代,集市上面也有各式各样的烤肉,有腌过的鱼有马的内脏……几乎什么样的动物经过火炙都会成为人们饭桌上的食物,那个时候的人可没有现在这样挑剔,毕竟是古代农耕时期,资源远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丰富,人们拿到一块肉,根本不会在意用什么样的方式烹饪最为好吃,只会在意用什么样的方式烹饪出来的,最省时省力节约资源。
在近几千年来,我们也能看到许多汉代墓穴的发掘壁画,上面也有关于烧烤方式的记录。
而这些有烧烤画像人物动作的壁画,也大多出现在内陆地区,我们也能从中看到烧烤在古代地域的分布。
在甘肃发掘的汉代古墓中,里面就有两个专门用来烧烤的食物器具,发掘报告表明这个器具上面挂满了肉块。
这也契合了古籍记载中,汉人喜欢捕食野味串起来用火来进行烤制的食用方法,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烧烤的热情分外高涨,发明了两个专门用来烧烤的铁制器具“两歧簇”和“三歧簇”。
而在山东地区也是古代的胶州地区,也有一些古代的画作记录着烧烤这一饮食方式和人们生活的亲密感和贴近感。
三株树的汉画像上,就有一个小仙童正在给西王母敬献烤肉串。
除了烤肉串的器具之外,在广州发掘的一个西汉墓穴里,还有一些烧烤专用的圆盘铁叉烤盘,可以说是和现代社会所差无几,我们不免感叹一句,古代人在烧烤吃串儿这一方面颇有娱乐享受的福气。
3.汉朝桑炭习俗我相信很多人都学过卖炭翁这一篇课文,古代由于种种技术限制,许多人都是在山上砍了柴之后烧成木炭,再进城进行叫卖的,而珍贵的矿石炭在当时并没有太广泛的应用。
木炭这种可以随时取用,又没有太大的烟尘,同时又能够长久保存的资源,在汉代其实非常受人们的欢迎,并且到了现在我们在烧烤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也大多是木炭,这种材料不仅能够增加烤肉的香味,还能长时间的燃烧,节约大部分木材资源。
只可惜大多数平民百姓的生活都和卖炭翁一样,一般来说这些木炭都是被官宦贵族随意使用的,普通民众不仅用不起木炭,甚至还要辛辛苦苦陪上自己的身家精力,到山林里面冒着生命危险采木材,回到家之后再熬着夜将这些木头变成木炭,第2天一清早上街卖给城里面的富贵人家,自己拿着微薄的收入回家继续挨冻。
这种生活状态是当时很多普通民众普遍表现,不光是卖炭翁这一篇课文,许多汉代文人所做的文章里面也都描述了这一让人感到可怜的贫困阶层。
而汉代那些描述贵族的文章里面,富人们左拥右抱,每天把房子烧得暖暖的,丝毫不在乎自己花了多少钱采购木炭。
在许多画像里面,富人在宴请朋友的时候,吃喝主要食材都是用烧烤这一烹饪方式做的,奴才们在厨房里面跪地烧火,而做饭的厨师拿着刀分割着熟肉,这套流程现在在许多熟食店里也能看到。
由于木炭的需求市场十分广阔,许多人动了歪心思,疯狂的剥削那些在山林里面劳作的农民百姓,许多孩子因为贫困而被父母卖掉,运气不好的就来了这种黑心的木炭生产人手里。
许多孩子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营养支持高强度的工作,在生病之后也没有钱医治,这种生活和那些灯红酒绿的富贵人家相比更能显示出当时社会阶级的森严分明。
我们现如今在很多墓穴里面看到烤肉这一意象,甚至能够发现古代很多烤肉的器具,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富贵人大多不舍得抛弃自己生前的物质,想竭尽所能把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带到死之后的世界去。
虽然这些东西只是虚无,可是在他们的眼里,这种金缕衣以及各种烧烤器具的堆砌摆放,是能够帮助其在“另一边”生活的更好的。
在挑选自己死后生活的时候也要把它加上,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烧烤的热爱。
从这些因素来看,我们也只能看到烧烤是一种独特的烹饪方式,并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那么在什么样的因素加成之下,这个现象可以被称之为文化呢。
二、汉朝极致追求下的烧烤文化1.汉朝陶烧烤炉烧烤并不是简简单单将食物放在火上进行炙烤,就能够全然成功的东西,烧烤要注意火候温度,还要注意烧烤所用的器具。
在古代古人为了增强饮食的享受,在器具这一问题上面下了不少功夫。
在很多博物馆里我们也能看到古代人专门制作用来烧烤食物的工具,在汉代有这样一个设计精妙的烤炉。
它是长方形的,上面宽,下面窄,底部有4个长方形的镂空,而炉子的身上有两条可以用来放置食物的烤棒,一个能放四条鱼和三只鸟,虽然烤制的容量并不算很大,但也能勉强,可以说是最古老的烤箱。
而另一烧烤器材则是由圆盘这一意象组成的,上面有一个长方形的面,上面往往摆着祭祀用品,而左边的圆盘放着各种各样的圆形食物。
并且在这些烧烤的器材上大多还有生动有趣的花纹图案,充分展现了古代老祖宗的独特智慧,并且我们还能发现,在那个时候人们用来烧烤的大多数是鱼类虫类鸟类这些体积较小的,也有可能是民间百姓为了节约木炭所做的食材选择。
2.汉朝烧烤的特点汉代人民的嘴其实并不挑,除了烧烤最普遍的鸟类鱼类,还有各种动物的内脏之外,大块头的烤牛啊,烤羊啊,在宫廷里面也多有出现。
普通百姓在物质条件上负担不起这些昂贵的肉类,但是宫廷贵族却并没有什么顾虑,在食材选择方面,我们还是要分开两个阶级来进行探讨。
在解决了食材问题,人们就要追求口感享受了,在古代烤肉也分两种,一种是没有肉汁的,一种则是带着肉汁的,还有许多人已经学会了加工熟肉,把他们接到现在甚至都可以开一个非常完整完备的烤肉店。
在烤肉之前人们大多会对肉进行腌制处理,在烤肉出炉之后,也还有独特的蘸料在等着。
东方香料种类众多,能够被用在烤肉中的就有姜,辣椒,盐等等多种,北方各个地区的口味都有不同。
3.汉朝国民爱吃的烧烤菜单在刺杀吴王僚的过程中,为了接近刺杀对象,刺客专诸专门学了几天的烤鱼,练就了一手绝佳的烤鱼技术。
而在最后的刺杀准备工作中,专诸也是将烤鱼当作是自己的一个工具藏匿了匕首。
在古代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方河流众多,自然捕鱼的渔民也不会少,鱼类体积方便并且肉质鲜嫩,是最适合用来烧烤的食材之一。
在6月份夏天在路边叫上几瓶啤酒来上一炉烤鱼,这就是比什么都惬意的夏日享受。
在古代还有一种人在夏天补蝉将其作为烧烤的食材解馋。
其实在现在也有不少人在炎热的夏天会到树下抓蝉的幼虫,这其实已经成了孩子们娱乐的方式,汉代的孩子们和我们现在的儿童都是一样的脾气,在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在外面打闹的追逐麻雀蝉蛹……并不奇怪。
在前文中我们还提到过鸟类也是常常被用作烧烤食材的选择之一,因为普通民众家里的鸡鸭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舍得随意宰杀,而捕捉来的鸟也基本上是野生而来非家养的,吃起来并不心疼,自然要比鸡鸭鹅更受人青睐一些。
三、结语汉代的饮食方式多种多样,不光有烧烤这一类,其他的美食形式说上三天三夜也是说不完的。
不过在讨论这些形式之时,我们还是要分开看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阶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负担得起供应充足的木炭。
我们也应当感到庆幸,在资源没有那么匮乏的现在,我们已经比古代人幸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