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系辞上传》中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里所谓的“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天数与地数两两相得而各有合,所形成的就是五行之数。
五行之数包括一个天数(阳数或奇数)和一个地数(阴数或偶数),阴阳交合而行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故可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从另一个角度讲,五行之数又包括生数和成数,万物皆先生而後成,故万物有天生而地成,也有地生而天成。
这就是《尚书大传·五行传》上所说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五行之数是天地之数运行变化的法则,这个法则早就凝结在了河图洛书中,故河图洛书实际上就是五行之数排布运行的规律图,而河图洛书实际上也就是五行理论的总章程。
《易·系辞传》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圣人以河图洛书为则,乃有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传说古圣人伏羲氏仰观俯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八卦成列遂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据子夏故坛的深入考究,後天八卦是圣人仰观天文,结合河图所绘成,故後天八卦的实质是天文(时间)八卦;而先天八卦是俯察地理,结合洛书所绘成,故先天八卦的实质是地理(空间)八卦。
河图洛书被称为无字天书,世人认为乃神赐之物,天机不可泄,故难以破解。
然子夏故坛认为,圣人既然能则之而创八卦,必然已窥得天机,故河图洛书亦应在一仰一俯之间。
首先,天地四方,一仰一俯之间,所观察到的必有一面是镜像。
事实上,洛书就是镜像,需要我们再用镜像还原回来。
那么我们来看看《洛书》,由于洛书用点数表示数字,所以无论是镜像还是本像,都不影响数字本身的表达。
人们把《洛书》的点数换成阿拉伯数字,就是俗称的洛书九宫格,洛书九宫格实际就是阿拉伯数字版的《洛书》。
我们把洛书的镜像也换成阿拉伯数字版,就得到了阿拉伯数字版的镜像《洛书》,也就是镜像版的九宫格。
下面,我们就深入研究一下镜像版九宫格。
镜像版九宫格的布局特征就是:戴九履一,右三左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在中央,阳居五正,阴布四隅。
镜像版九宫格的这个特征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还有一个特征却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五行之数是两两相得而各有合的阴阳双数,包括生数和成数。
镜像版九宫格中的数字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阴一阳两两相合的。
我们可以观察到,上面正南所戴之“九”是和“四”相合而为一体的,其性属金;下面正北所履之“一”是和“六”相合而为一体的,其性属水;左面正东之“七”是和“二”相合而为一体的,其性属火;右面正西之“三”是和“八”相合而为一体的,其性属木;中央正中之“五”是和数满而隐的“十”相合而为一体的,其性属土。
根据五行之数先生後成的顺序以及五行之土居中调和、或用或隐的规律,镜像版九宫格中的五行之数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五行循环运行路线图:金→土(用)→火→木→土(隐)→水→金……这个路线图是五行逆行的路线图,其逆行的路线图正好是一个平躺的“S”形,这也正是太极图的由来。
(注:图中的中国地图为局部)根据镜像版洛书五行逆行而曲成的规律,古圣人创立了先天八卦,揭示了我国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空间地理规律。
在八卦中,由于乾与兑属金,故居上。
又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以中原地区的角度看,太阳准是在南面运行,古人于是认为天在南,故以乾居正南为天;而我国东南地区地势最低,低湿之所莫过于泽,故以兑居东南为泽。
东南低则西北必高,高莫过于山,故以艮居西北为山。
天在南则地必在北,故以坤居正北而为地。
上南为乾天,下北为坤地,东南低湿为兑泽,西北危高为艮山,这正好应了《系辞传》开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之语。
左东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以离居正东为日;右西是江河的发源地,故以坎居正西为水。
最后还剩八卦中的震与巽,震与巽五行属木,象征生机和活力。
其中“震”为雷,象征能量的积聚和释放,雷因时而发,能量因时而积;其中“巽”为木为继长继高,象征生机焕发、青春永葆。
就地理气候而言,我国东北地区冬夏分明,万物冬藏夏旺,因时而变,像雷一样因时而发,其能量又因时而积,故以震居东北而为雷。
而我国西南地区四季温暖,草木常青,故以巽居西南而为木,继长继高,花叶不凋。
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以东北的黑河为端,以西南的腾冲为点划了一条线,用来作为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这条线实际是一条生命活力的对比线,其中西北部分人口稀少,活力不足;而东南部分人口稠密,活力旺盛。
胡焕庸线实际暗合了先天八卦的震巽线,也就是太极图中那条S形曲线,黑河实际就是先天八卦的震位,而腾冲实际就是後天八卦的巽位。
震与巽就是代表生命活力的两个标志。
先天八卦的运行路线图实际就是太极图,其五行运动方式是逆行而曲成的,这和镜像版洛书是完全一致的,故镜像版洛书是先天八卦的蓝本,先天八卦就是根据镜像版洛书绘制出来的,两者之间形成了天衣无缝的相应相洽关系。
先天八卦的排布规律就是《易·说卦传》所谓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先天八卦的排布完全符合我国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空间地理特征,故先天八卦的性质实际就是空间八卦。
我们接着再研究一下河图和後天八卦。
河图的布局特征是一六在下,二七在上,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
河图中的点数,其五行属性就再明显不过了:一六属水居北为冬,二七属火居南为夏,三八属木居东为春,四九属金居西为秋,五十属土居中为用为隐。
土用在夏秋之间,为四季之中,盛衰转换之际,盛极而始衰也;土隐于冬春之间,为两年之中,终始转换之际,终则又始也。
明白了河图的这些本质内涵,以五行之数为媒介,以八卦置换五行之数,则後天八卦不呼而出矣。
这就是《易·说卦传》所谓的“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震巽属木居东为春,应三八之数;离属火居南,应二七之数;兑乾属金居西为秋,应四九之数;坎属水居北为冬,应一六之数;坤属土用在夏秋之间,应五之数;艮属土隐于冬春之间,应十之数。
十是满数,数满则隐矣,隐则不用。
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後天八卦与河图更是天衣无缝的相合相洽关系。
後天八卦反映了四季轮回的时间运行规律,故其实质是时间八卦。
後天八卦是时间八卦,不仅反映四季轮回的时间运行规律,更多的是反映万事万物应时而变化的发展规律。
事物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趋势,一个是上升进取的趋势,一个是下降退隐的趋势。
这两个趋势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在这两个趋势的转换之间,应该还有个缓冲过渡的中间阶段。
这个中间阶段进则盛极而吝,退则後继乏人,故这个阶段又是万物养育下一代,培养接班人的阶段。
只有培养好下一代接班人,才会终而有始,生生不息,一切生命才会因代代传承而变得更有意义。
从五行理论上讲,木与火就是事物发程过程中的上升进取阶段,而金与水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下降退隐阶段,而土就是中间的过渡缓冲阶段。
数以10为满,五行是5个阶段,需要5个满数,故五行的大衍之数为50。
木的生数为3,成数为8,3+8小满而有余;而火的生数为2,成数为7,2+7不足小满。
两者只有合起来,生数与成数相错互用,才会形成两个完整的满数10,所以木与火是分不开的。
同理,金与水也是这种情况,两者合而相互为用,才会形成两个满数10。
而土的成数就是满数10,土行作为五行之一行,独立居中,成数为10而满,足矣。
木与火之数各自不能独立自成满数,然则合而可互成满数共为20,代表万物发展演化的整个上升阶段;而金与水之数亦如此,合则互成满数而为20,代表万物发展演化的整个下降阶段;中间土可自成,因其成数即为满数10,代表万物盛衰转换的中间过渡阶段。
五行之数均满则万物大衍之德成矣,这就是大衍之数为50的根本原因。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木与火之数合而为两个满数20,若非如此,两者之一再与其它任何五行之数组合都不会是2个满数,故木与火不可分离,只有两者组合才能共同代表万物大衍过程的上升阶段。
同理,金与水之数亦合而为两个满数20,二者若非如此,与其它任何五行之数都不会组成20,故金与水不可分割,只有两者组合才能共同代表万物大衍过程的下降阶段。
故万物各有定数,盛衰皆在数中,任何阶段都逃不脱定数,这正是五行之数“成变化而行鬼神”的具体反映,五行之数至矣哉!撰于2024.7.25(共文共约3400余字,子夏故坛原创,带你一起学《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