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的天然屏障高峰坳,位于南宁北去十多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而建于1919年的广西首条近代公路邕武公路穿延而过。
1939年底的著名的“昆仑关战役”,在这里亦发生了痛击日寇的惨烈阻击战,国军170师敢死队的323名桂系子弟,在此战中为国英勇捐躯。
险峻的高峰坳,无疑是一个英灵庇佑的地方。
每次走过,多带有一份敬重之情。
据了解,1953年,先有28位拓荒人奉命到此扎营,开始了新中国植树护林,成就了广西高峰林场创建的前身。
曾听好友说:在七十年代时,他有个姐姐16岁当知青,插队到此林场接受教育,后来转正为职工。
有一年,他随父亲辗转来探姐姐,一个女子弱小身躯扛卸着粗大的木头...环境的危险及艰苦刺痛了父亲。
回去后,并不算老的父亲立即申请了提前退休,让姐姐顶职回到一个工厂上班,真的父爱如山了。
近日,有心到高峰坳中的界牌地寻找美食,却无意间探访了高峰林场的老场部,实地感受了当年老林业人艰苦奋斗的生活和工作气息。
跨过一个小桥,走进老场部门院,平静详和,鸟声不绝,两棵高大粗壮的玉兰树镇护两旁 ,这里早已成了总场下属的界牌分场,没有了当年热闹的景像。
迎面的树林后,一栋简约的4层红砖瓦楼,透着岁月的沧桑。
据一驻留的老工人介绍,楼建于六、七十年代,是当年的单身集体宿舍楼,那时场里司机,知青,华侨有不少,现分场员工不多,退休的大多到南宁定居了。
围绕着球场,都有类似的老宿舍楼和新建的职工私宅楼参杂并列,是有点另类,可能也是便于员工安心扎根的林场特色吧。
高坡上的老办公室还有在使用,主体青瓦红砖白墙,双罗马柱,前庭雨盖上镶着红五星,颇有苏维埃革命时期的老建筑风采。
背后隔着一栋老平房,历经风雨则露出斑驳的砖体,从设计风格看有别于五十年代流行的高窗、高门、封闭的苏联式,颇具是民国时期的风范,在南宁也是罕见的留存了。
还有一栋带院的平房和一栋所谓的干部楼,并没有什么人气居住,明显带着陈旧破败的痕迹,也是见证老林场发展搬迁的老建筑了。
也许不久,也会作为危房改造而拆除,淹没在历史的记忆中。
大门对面百多米的坡上,有荒废的老卫生所,老招待所的建筑,虽略有维修,但掩饰不住自有的年代感,那招待所后带着烟囱的伙房,估计当年洗个热水澡也得用什么桶打来洗了。
旁边以一栋耀眼的5层洋楼和翘檐楼为首,形成的一个低洼大院里,有着众多小汽车进进出出,都是慕名到此美食发源地,品尝名声在外的界牌甘家柴火柠檬鸭。
关于柠檬鸭名菜的形成?我了解到的有两个版本。
一是与百多年前,桂系首领陆荣廷修建邕武路时的到访有关;二是在八十年代,与当年林场的越南华侨饮食口味影响有关。
无论咋说,界牌(高峰)柠檬鸭,已成就了地道的南宁美食餐饮代表之一 ,及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而广受好评。
随着时代发展,在数代林业人的艰辛努力下,如今的高峰林场成了广西林业的“龙头老大”,全国的林业标兵。
昔日荒芜野地的高峰坳,现群山翠绿,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成了首府南宁未来生态旅游、养生度假等开发的热点。
看似破落的老场部,必将迎来又一次发展机遇。
再见高峰坳,后会总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