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1938年2月下旬,随着第二战区在山西战场未能抵抗日军土肥原师团、板恒师团的猛烈进攻,山西几乎所有的中心城市和重要县城,相继被日军占领。
自此,标志着以国民党军正面抵抗日军作战告一段落。
[开国上将萧克]在此严峻形势面前,八路军总部命令所属部队,向敌后大胆挺进,积极进驻太行山、吕梁山等山区,利用这些天然屏障,建立最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根据地,与侵略气焰近乎达到顶点的日军做殊死的战斗。
时任第120师副师长萧克,随部奔赴抗日前线,得知日军纠集伪满蒙军,总计10000多人的兵力向晋西北大举进攻。
萧克率接到命令,率领第120师一部在同蒲路北段进行破击战,并在正面摆开战场同凶恶的日军激战,逐次抵抗以延缓日军的进攻节奏。
萧克在指挥第120师一部进行同蒲路北段破击战时,得到了这样一条重要的情报,第二战区集结了大量部队企图收复太原。
日军当然不会把到嘴的这块肥肉轻易的吐出来,为了对付第二战区的作战计划,只能把部队从他们占领的河曲、保德、偏关等7座县城调走,增援前线与第二战区作战,只留下数量的部队驻守在上述县城。
萧克认为这无疑是收复这些县城的好时机,他的建议和第120师师长贺龙不谋而合,第120师集中主力,对上述几座县城进行猛烈进攻。
驻扎在这些区域的第二战区的部队,主动加入和配合八路军共同战斗的行列,在国共军队通力协作下,终于把这些县城全部收复。
第120师在抗战初期,能够逆势而为,收复了7座县城,极大的鼓励了晋西北军民的抗日信心。
萧克在指挥部队攻打这些县城时,还逐步摸索出这样一个道理,同武器装备强大的日军的作战方法。
首先,必须考虑到八路军武器装备差,为此,尽可能不在白天同日军进行正面交锋,给部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利用夜战和近战的办法与日军作战。
萧克坚持这一打法战果非常明显,最为有效的战绩是萧克指挥第120师一部围攻三井镇堪称经典。
[准备出击的八路军]当时,驻扎在三井镇的是一个步兵日军大队,一个炮兵中队及其他一些后勤保障人员。
要知道日军一个大队相当于八路军一个营的编制,人数1000多人,一个中队的人数也有100多人,拥有山炮和迫击炮。
当时,萧克手里能够指挥的也只有一个团,按照国民党军与日军作战比例1比5来配置,八路军要打日军一个1200多人的部队,至少达到接近6000人,才敢于和日军作战。
萧克完全改变呆板的正面拼死抵抗和盲目进攻的战法,绝不和骄狂的日军在白天激战,充分抓住半夜伸手不见五指,让日军优势火力无法发挥,集中全部兵力在天色完全了黑了下来之时,向三井镇猛攻。
在夜色的掩护下,这支战斗力很强悍的日军,突然失去了优势火力,特别是炮火给予的支援,与同样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相比的八路军,明显差了一大截,只能进行仓促的抵抗。
战至天色大亮,萧克指挥的部队消灭了大部日军,剩下的日军狼狈逃窜,并缴获了这支日军许多的重装备。
萧克夜战近战的打法,自此在第120师,以及八路军其他部队中加以推广。
1939年2月,八路军总部任命萧克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给冀热察挺进军的任务是建立稳固的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冀东,扩展平北地区的方针。
萧克深知这次去平西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八路军总部高瞻远瞩,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分派大批干部深入到已经被日军占领的沦陷区,不畏艰险,组织人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
只能分派给萧克带领去平西地区的部队,也只有数十人组成的一支精干小分队。
在他接到命令刚要动身之际,突然接到了老战友时任第359旅旅长王震给他的推荐信,告诉他有从东北,包括平津地区不愿意当亡国奴的年轻大学生,大概有200多人愿意在你的指挥下,奔赴抗日前线。
萧克高兴不已,这200多人大都是平津地区的本地人,让他们在家乡开展工作更得心应手,再说了,他只有数十人的队伍,突然得到壮大成数百人的队伍,无论是从气势还是规模上,都会让当地的老百姓感觉不一样的。
[坚持在冀热察敌后抗日的八路军]萧克率部到达平西后,面临的情况还是有点复杂的。
当时的平西,既有完全属于八路军的部队,也是坚持平西敌后抗战的主力部队。
如宋时轮12支队和邓华11支队。
也有基于民族义愤,自愿组织起来和日军战斗,不属于八路军序列的冀东抗日联军。
萧克为了保持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政令统一,和部队行动一致,以更好的同日伪军战斗,进一步扩大根据地,对这几支部队都进行了彻底的整编。
经过萧克的整编,这三支部队不仅改变了过去互不隶属,政令,军令得不到有效的统一,作战配合度不高的问题,较好的形成了合力。
萧克在平西根据地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给日伪军带来极大的压力,虽然,过去日伪军对平西,包括冀东根据地的扫荡,决没有现在这么艰难,取得战果如此之小。
原来是平西根据地的领导人换了,坚持在平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八路军以及其他革命武装都在统一领导之下,相互配合共同作战,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日伪军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就在萧克大力整编平西抗日力量的同时,日军对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了频繁的,大规模的扫荡。
其中,以1942年的一次扫荡最为激烈,这次扫荡日军兵分多路,把重点放在了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党政机关和挺进军指挥部的野三坡,企图一举摧毁平西八路军的首脑机关。
为了坚决粉碎日伪军对野三坡的扫荡,萧克针对部队经过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始终在和日军的战斗中,逐渐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规律,有了敢于和日军正面硬碰硬的底气。
当然,日伪军有飞机、坦克等先进装备配合作战,萧克没有盲目自大,要求部队广泛进行正面作战、运动战,以及游击战的打法,开挖壕沟,埋设地雷,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在日伪军后方骚扰等等战法,让日伪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作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萧克坚守在野三坡盘坡村山上的一个防空洞里,就是让平西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们看到,八路军不在像以前那样,总是采取避实就虚,打了就跑的战术,就是要以灵活多变的战法,让日伪军占不到半点便宜,最后自动撤出根据地。
日伪军对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萧克预计的一样,经过一个月在根据地的疲于奔命,毫无收获,只能狼狈而走。
参考资料:萧克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